鄙言的意思、鄙言的详细解释
鄙言的解释
(1).俚俗的言词。《汉书·司马迁传赞》“辨而不华,质而不俚”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言虽质,犹不如閭里之鄙言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太真 终日无鄙言。” 宋 叶适 《与戴少望书》:“鄙言可听,不可忽!”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时窃佛传,杂以鄙言。”
(2).谦称自己的言辞。《后汉书·马援传》:“凡人为贵,当思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復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鄙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
俚俗、粗鄙的言词
指浅显通俗或带有贬低意味的言辞。例如:
-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太真终日无鄙言”,表示某人言辞得体,无粗俗之语。
-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中,诸葛亮斥责王朗:“岂期出此鄙言!”,表达对对方粗俗言论的不满。
-
谦称自己的言辞
用于自谦,表示自己的话不够高明或值得重视。例如:
- 《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勉思鄙言”,即劝他人考虑自己浅薄的建议。
- 鲁迅在《热风·儿歌的“反动”》中也使用过这一谦称。
二、延伸解析
- 历史背景: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汉书》颜师古注引如淳之言,对比了质朴与市井粗鄙言辞的区别。
- 近义词:与“粗言”“俗语”类似,但更强调“粗鄙”或自谦的语境。
- 使用场景:既可用于批评他人言论低俗(如《三国演义》),也可用于自我谦逊(如书信或正式场合)。
参考资料
- 汉典、世说新语等权威典籍对词义有明确记载。
- 若需更多文献例证,可查阅《后汉书》《鲁迅全集》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言》一词意思是对低劣、轻蔑或不足为道的言辞进行批评或鄙视。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鄙”部的拆分为“广”和“非”,而“言”部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虽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可以看出它的使用历史已经相当悠久。
《鄙言》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与简体类似,只是一些笔画稍有差异。关于古时候汉字写法,我可以告诉你大概是以毛笔书写,但具体的细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关于《鄙言》的例句:
1. 他的言辞可谓鄙言连篇,没有丝毫的价值。
2. 我对他的观点深感鄙视,完全是一派胡言。
《鄙言》的组词比较灵活,可以与许多词语搭配使用。例如:"批评鄙言"、"轻蔑鄙言"、"鄙言连篇"等等。
与《鄙言》最接近的近义词可能是:“侮辱言辞”、“轻蔑之语”等。而它的反义词则可能包括:“赞美言辞”、“高尚之词”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