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吐絮的意思、吐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吐絮的解释

[opening of bolls;boll opening] 指棉桃熟裂,露出的白色棉絮

详细解释

(1).棉桃成熟裂开,露出棉絮。 碧野 《在葱岭下》:“棉田里的棉桃又大又密,有的已经开始吐絮了。”

(2).指柳树、芦苇等植物开花后结子。因所结的子带有絮状白色绒毛,故称。 唐 吴融 《汴上晚泊》诗:“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绿柳吐絮,白杨飞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吐絮”是一个农业和植物学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棉花成熟后棉桃(棉铃)自然裂开,露出白色棉纤维的过程。这是棉花生长发育的最终阶段,标志着纤维完全成熟,可进入采收期。

二、农业意义

  1. 关键生长阶段:吐絮期是棉花纤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棉纤维完成脱水、膨胀等物理变化。
  2. 环境影响:若遭遇低温、阴雨或病虫害,会导致棉铃开裂不良,形成僵瓣(未成熟棉絮)或烂铃。

三、延伸用法

在文学语境中,该词也用于描述柳树、芦苇等植物开花结子时,释放带有絮状绒毛种子的现象。例如:

四、补充说明

拼音标注为tǔ xù(注音:ㄊㄨˇ ㄒㄩˋ),部分方言或古汉语中可能读作tù xù,但现代标准读音以tǔ 为主。


注:棉花相关解释主要参考权威农业资料,植物延伸用法来自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吐絮》的意思

《吐絮》是指某些动物在春季脱毛时所吐出的绒毛,也称为“羽龙”或“龙絮”。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吐絮》的拆分部首是“口”和“糸”,分别表示口部和线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和繁体

《吐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吐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经历了多次变迁,所以《吐絮》的古时候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康熙字典》中的古汉字写法为「㔾絮」。

例句

1. 春风吹拂,树上飘落了一片片的吐絮。

2. 他用精心设计的吐絮艺术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组词

1. 絮花:指春季花草开放时,花朵上的花瓣飘落下来的景象。

2. 吹絮:指风吹拂植物时落下的绒毛或花瓣。

近义词

1. 羽龙

2. 龙絮

反义词

暂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