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象的意思、假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象的解释

[phantasm;facade;misleading appearance] 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也作“假相”

追求真理的假象

详细解释

(1).犹效法。《文选·成公绥<啸赋>》:“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簫。”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象,法也。”

(2).谓与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虚假的表面现象。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他有许许多多假象,包了一层又一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象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含义指表面呈现但不符合事物本质或真实状态的现象。该词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的背离性,具有客观描述与主观认知的双重属性。以下从语义演变、权威释义及应用场景进行分层解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假象为“跟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如“识破假象”。该释义突出其“表面性”与“欺骗性”,是当代汉语的规范解释 。

  2. 《汉语大词典》

    补充说明假象“多指人为制造的迷惑性表象”,隐含主观刻意性,例如军事伪装或商业欺诈中的虚假呈现 。


二、语义演变与同义辨析


三、应用场景与实例

  1. 自然科学:

    光学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线折射形成的自然假象。

  2. 社会科学:

    统计数据造假、社交媒体人设包装均属典型人为假象,需通过逻辑分析揭露本质 。

  3. 成语典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生动诠释物质假象的欺骗性。


引用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 文物出版社, 1984.
  4. 戚雨村等. 《语言学百科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3.
  5. 巴比.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华夏出版社,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假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 xiàng,指与事物本质不符的虚假表面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指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例如“房地产交易活跃的假象可能是财团炒作的结果”。

  2. 英文对应词
    可译为“false appearance”“facade”或“misleading appearance”。

二、哲学层面的延伸

  1. 客观性与主观性
    假象在哲学中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否定表象,与主观的“错觉”不同。例如,海市蜃楼是自然现象(假象),而误将绳子看作蛇属于错觉。

  2. 本质的表现形式
    本质通常通过肯定形式(现象)呈现,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以否定形式(假象)表现。

三、应用与辨析

  1. 反义词
    与“真象”“真相”相对。

  2. 常见用法
    多用于描述被刻意营造的误导性表象,如“揭露假象”“识破假象”。

四、示例

总结来说,假象强调表象与本质的背离,需通过理性分析辨别。如需进一步扩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哲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世表层才过屈宋采样撑眉努眼藂集打垜大利稽丹木悼耄彫戈地头蛇地雁端木惰劣阿弥方竹杖峰值副作用果勇鼓跃顾指汗席蚝白蒿草横帐换斗移星夹板兼统矫擅季随来缘岭头没星秤免费末将目不忍覩泥佛劝土佛暖心话潘天寿千长趫腾青丘裙边孺企设极身工兽焰水牀蜀锦吴绫素来贪势陶菊透亮外路人外丧未素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