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箭括的意思、箭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箭括的解釋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雲:‘曾聞 朱未孩 言,火砲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後,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陝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嶽》詩:“ 扶桑 萬裡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箭括(jiàn kuò)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一、本義:箭尾的扣弦處

指箭杆末端扣在弓弦上的凹槽或缺口,是弓箭結構的關鍵部位。

來源:

《漢語大詞典》解釋:“箭括,箭末銜弦處。”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其本義為“箭的末端與弓弦接觸的部分”。


二、引申義:開弓射箭的動作

因箭括需與弓弦配合,引申為“張弓搭箭”的動作或狀态,常見于古文。

例證:

《漢書·李廣傳》載:“廣乃令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将,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暮,吏士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服其勇也。”其中“持滿”即拉滿弓弦(含箭括動作)。


三、地理專名:箭括嶺

特指位于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的箭括嶺(又稱“箭筈嶺”),因兩峰對峙形如箭括而得名,為周文化發源地之一。

來源: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箭括嶺在岐山縣東北,岐山分支,雙峰如箭括,故名。”

《讀史方輿紀要》稱其“山有兩岐,故名岐山,箭括乃其别稱”。


讀音說明

“括”在此詞中讀kuò(非guā),與“包括”的“括”同音。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3. 《漢書·李廣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複旦大學出版社)
  5. 《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箭括”一詞有以下兩個主要含義:

  1. 箭的末端
    指箭尾部分,通常與扣弦或箭镞(箭頭)相關的結構。例如清代文獻《廣陽雜記》提到,制造箭時會将箭括浸入蚯蚓漿以增加鋒利度,說明其與箭的金屬部件(如镞)相關。

  2. 山名(岐山·箭括嶺)
    位于陝西省岐山縣東北,因山頂有一形似箭末端的缺口而得名。該山最高處稱為“箭括嶺”,屬于岐山山脈的一部分。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保和抱思本币避眚不以人廢言産母痨宸眷踔起毳簾大诰低溫二韻詩反面無情蜚鸓鳳凰柱諷解風樹寡薄漢臯解珮盒子菜黃槁滑雪衫簡集記分錦冒軍糈居有靠準快樂攬總林宗折巾漏轉履立懋能内庭頻傳牽紅線氣竭聲澌泣淚青城之禍請将不如激将旗亭七縱八橫羣魔亂舞善變善和坊升引壽陽妝殊說四稱天藏透骨草偷漢子蛻故孳新妄口拔舌網罩晚鐘小球下切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