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箭括的意思、箭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箭括的解釋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 雲:‘曾聞 朱未孩 言,火砲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後,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陝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嶽》詩:“ 扶桑 萬裡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箭括”一詞有以下兩個主要含義:

  1. 箭的末端
    指箭尾部分,通常與扣弦或箭镞(箭頭)相關的結構。例如清代文獻《廣陽雜記》提到,制造箭時會将箭括浸入蚯蚓漿以增加鋒利度,說明其與箭的金屬部件(如镞)相關。

  2. 山名(岐山·箭括嶺)
    位于陝西省岐山縣東北,因山頂有一形似箭末端的缺口而得名。該山最高處稱為“箭括嶺”,屬于岐山山脈的一部分。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箭括

《箭括》是一個漢字詞彙,它指的是用來裝箭的箭袋。箭括的拆分部首是⺈(刀切)和⺙(立切),拼音為jiàn kuò。根據常用字的總筆畫數規則,箭括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箭括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作為一種供弓箭手使用的工具,它在戰争和狩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箭括通常由皮革、麻布或毛皮制成,以便貯存和攜帶箭矢。

繁體

在繁體字中,箭括的字形保持不變,仍然為「箭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箭括的字形也經曆了一些變化。其中,以「卩」代替了現代的「⺈」部首,整體形狀更加簡化,并且更加扁平。然而,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弓箭手從箭括裡抽出一支精準地射向目标。

2. 獵人背負着箭括,準備追蹤獵物。

組詞

1. 箭矢:特指箭頭和箭杆的組合,用于射擊或射箭。

2. 背擔:一種用背部負重物的帶子,用于負載裝置。

3. 弓箭:由弓和箭組成的武器,用于射擊或射箭。

4. 箭囊:類似箭括的容器,用于貯存和攜帶箭矢。

近義詞

箭箪、箭囊、箭鞘。

反義詞

弓套、箭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