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心的意思、点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心的解释

[dessert;light refreshments;pastry;dim sum] 糕点之类的食品

点心刀

详细解释

(1).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 唐 孙頠 《幻异志·板桥三娘子》:“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三娘子 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於食牀上,与诸客点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上觉微馁, 孙 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补骗子》:“ 徐 曰:‘我尚未餐,腹中馁甚,官人肯同一点心否?’”

(2).糕饼之类的食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闻卿( 赵温叔 )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水浒传》第十四回:“我们且押这厮去 晁保正 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他想应当给老人们买回一点应节的点心去,讨他们一点喜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点心”一词的含义丰富,既有历史典故的支撑,也包含地域文化的差异。以下是综合文献和民俗的解释:

一、词源与历史演变

  1. 东晋典故:相传东晋时期一位将军为慰劳前线士兵,命人制作糕饼送去,士兵们感念其“点点心意”,由此得名。这一传说虽无法完全考证,但成为民间流传较广的起源解释。
  2. 唐代文献记载:唐代已有“点心”一词,原指早晨或正餐之间的小食,如馄饨、馒头等,并非特指甜点。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提到“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
  3. 词义扩展:宋代以后,“点心”逐渐泛指正餐外的精致小食,包括糕点、茶食等,与现代含义接近。

二、地区定义的差异

三、文化意义

  1. 情感寄托:古人认为点心能带来愉悦感,如“点亮心情”的寓意,或通过赠送点心表达关怀(“点点心意”)。
  2. 商业场景:古代茶楼按“点餐”方式售卖小食,如“要点几样?”的询问方式,使“点心”成为小食代称。

四、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

  1. 动词:稍微进食以缓解饥饿(如“吃些点心垫垫肚子”);
  2. 名词:泛指糕点、甜品等小食。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民俗传说及地域文化差异,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现代分类,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地方饮食文化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点心(diǎn xīn)是一个常用的词汇,通常指小吃、零食或甜点。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点”字的“火”部,右边是“心”字的“心”部。点心的笔画总共有11个,其中“点”字有8个笔画,而“心”字则有3个笔画。 “点心”一词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其繁体字形为“點心”。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大约是在明代以前,“点心”这个词的写法是稍有差异的。古时候,“点”字的上面有一个横折,形状类似于橄榄或者螺丝,而“心”字则没有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点心”的例句: 1. 我正在吃一份美味的点心。 2. 他喜欢在下午茶时吃点心。 3. 这家餐馆的点心种类繁多。 除了“点心”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其他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小食品”、“小吃”、“甜食”等。而与“点心”相反的词汇,可以用“大食品”、“大吃”、“咸食”等来表示。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