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卑末的意思、卑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卑末的解释

(1).低级的官吏或职位。《后汉书·栾巴传》:“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试殿最,随能升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田鹏鸞 ﹞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陈书·到仲举传》:“ 韩子高 蕞尔细微,擢自卑末,入参禁卫,委以腹心,蜂蠆有毒,敢行反噬。”

(2).男子谦称自身。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野老纪闻》:“ 子由 代兄作《中书舍人启》,称‘伏念某草茅下士,蓬蓽书生’。 子瞻 以笔圈‘伏念某’,用‘但卑末’三字。”《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小娘子若不弃卑末,结为眷属,三生有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满京都,豪家无数,岂必卑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卑末”的汉语词典释义

“卑末” 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文言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解析

    • “卑”:本义为“低矮”,引申指社会地位、身份、品级的低下(如“卑微”“卑贱”)。
    • “末”:原指树梢末端,喻指事物中次要、末流的部分(如“末流”“末节”)。

      二者组合后,“卑末” 强调身份、地位的卑微低贱,或指代处于社会底层的人。

  2.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卑末”释义为“卑微,低贱”,亦指“地位卑下的人”。

      例证引《后汉书·栾巴传》:“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 指即使低级官吏也需学习律法。

    •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其含“地位低下” 与“谦辞”(自称卑贱之身) 两层含义。

      如《宋书·刘穆之传》:“岂敢以卑末之姿,睥睨国士。” 此处为自谦身份低微。

  3. 语义演变与用法

    • 古代用法:
      • 作形容词:形容身份低微(如“卑末之职”)。
      • 作名词:代指小吏或平民(如“擢升卑末”)。
      • 谦辞:文人书信中自称“卑末”以示谦逊。
    • 现代语境:

      极少独立使用,多出现于仿古文本或特定成语(如“位卑言末”),或保留在方言中(如吴语形容人微言轻)。

  4. 近义词辨析

    • “卑微”:侧重地位低下,适用范围广(如“出身卑微”)。
    • “卑贱”:含贬义,强调因地位低而遭轻视(如“卑贱的奴仆”)。
    • “卑末”:更文言化,特指阶层序列中的末等位置。

引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卑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低微的职位或身份

  1. 本义:表示官职或社会地位低下,多用于描述低级官吏或末流职位。例如《后汉书·栾巴传》记载:“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试殿最,随能升授”(),说明即使身份低微的官吏也要通过考核晋升。
  2. 反义词:与“高尚”相对,强调身份或地位的卑微性()。

二、作为谦称使用

  1. 自称的谦词:古代男子用“卑末”自称以示谦逊。例如宋代王楙《野老纪闻》记载,苏轼曾将文中的自称“伏念某”改为“但卑末”()。
  2. 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中:“小娘子若不弃卑末,结为眷属,三生有幸!”()。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陈书》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谙委白民国笆茅谤书博祸操剸车渠舂杵催命符大炉搭罗胆包身体担架队典蒙刁悍妒火峎崿烦愦盖然判断何足道哉后段吼三喝四豗聒家寒焦死积痾金角九品莲台继绪眷伫两栖动物漉囊履约旅枕苗期念词髼头赤脚牵肠萦心千棰打锣,一棰定声求乞癯仙任黎身范沈累拾栌失明实足手不停挥水鼠四忌随随便便苏梅摊饭腾身温玉圬工武关限价携老扶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