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诔文的意思、诔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诔文的解释

悼念死者的文章。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詔下之日,﹝ 陆龟蒙 ﹞疾终。 光化 三年,赠右补闕, 吴侍郎 融 传貽史,右补闕 韦庄 撰誄文。”《红楼梦》第七八回:“然非自作一篇誄文,这一段凄惨酸楚,竟无处可以发泄了。” 章炳麟 《辨诗》:“誄文有韵者,古亦似附诗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诔文是中国古代哀祭文体的重要类型,主要用于记述逝者生平德行并表达哀悼之情。其核心特征体现为"累列其行,读之以作谥"的功能,即通过追述逝者事迹作为官方赐谥的依据。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诔文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以四言韵文为主的礼仪文书,又是承载儒家"慎终追远"孝道思想的文学载体。

从文体演变观察,诔文肇始于周代"读诔定谥"制度,《礼记·曾子问》记载"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的等级规范。至汉代逐渐突破礼制限制,如扬雄《元后诔》开创私人悼亡先例。魏晋时期形成"荣始哀终"的固定结构,前序记叙生平,后骚体抒发哀情,陆机《文赋》所称"诔缠绵而凄怆"即指其抒情特质。

文学史上著名诔文多具"其辞哀而韵长"的美学特征,如颜延之《陶徵士诔》将史笔与情韵结合,韩愈《欧阳生哀辞》打破四言传统,体现文体流变。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其归入"哀祭类",强调其"恭哀之情,肃敬之思"的文体本质。

网络扩展解释

诔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哀悼逝者的文体,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一、定义与功能

诔文又称“诔辞”“诔状”,属于哀祭文的一种,主要用于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哀思,功能相当于现代的悼词或追悼文章。其核心包含两方面:述德(陈述逝者德行)与写哀(抒发悼念之情),且早期具有为逝者拟定谥号的依据作用。

二、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赐谥制度,现存最早的诔文是《左传·哀公十六年》记载的鲁哀公所作《孔子诔》。
  2. 定型:汉代形成固定文体结构,以四言句式为主,先述德后写哀。
  3. 演变:魏晋后逐渐与铭颂结合,文人创作增多,如曹植的《王仲宣诔》。

三、文体特点

四、历史地位

诔文作为古代礼仪与文学结合的产物,不仅是研究丧葬文化的重要文献,也反映了汉魏六朝文人的创作风貌。其“累列生时行迹”的特点,对后世墓志铭、行状等文体有直接影响。

(注:如需了解具体诔文案例或历史流变细节,可参考《礼记》《文心雕龙》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补集车脑黐黏淙汩大护地点楯梯恶形恶状饭包泛拂風舉封山育林封涂富叟丐沐感旧之哀革故立新公平攻习谷物呵遣诃宅迦怀什惠来简弛激忿谨备儆惧矜功伐善肌粟九纪畸形儿拘絜开晓苦车浪声浪气列风淫雨伶牙俐嘴利于鸾发判阅翩反扑撒气禀箧衍青闼请引钦命妻子少不经事守冢水裩酸冻塔墩逃叛特产头由挽推武成王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