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节的意思、蜡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节的解释

古代蜡祭会饮的节日。《汉书·严延年传》“ 延年 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 唐 颜师古 注:“建丑之月为腊祭,因会饮,若今之蜡节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节,又称“蜡祭”或“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年终祭祀节日,主要在农历十二月(腊月)举行,以酬谢神灵一年来的庇佑,祈求来年丰收平安。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1. 释义与核心目的:

    • 报谢百神:蜡节的核心是年终对天地万物神灵的综合性报谢祭祀。《礼记·郊特牲》明确指出:“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索”意为搜寻、聚集,“飨”指献祭供品享用。意指在岁末聚集万物(象征一年收成),祭祀所有相关的神灵,感谢其恩赐。主要祭祀对象包括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八蜡”(或“八神”),如先啬(神农)、司啬(后稷)、农、邮表畷(田间庐舍和阡陌)、猫虎(捕食田鼠野兽的动物)、坊(堤坝)、水庸(沟渠)、昆虫等。
    • 祈求丰穰:在报谢的同时,也蕴含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愿望,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
  2. 时间与名称由来:

    • 时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腊月)举行,具体日期各代略有差异,但多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或腊月初八前后。
    • 名称:“蜡”(zhà)通“褯”(zhà),本义为年终祭祀。《说文解字》释“蜡”为“蝇胆也”,段玉裁注认为此非本义,其本义应为“年终祭名”。因祭祀在“腊月”举行,故后世也常写作“腊祭”或合称“蜡腊”。腊月之名即源于此重要祭祀活动。
  3. 仪式与特点:

    • 全民参与:《礼记·杂记下》记载孔子观蜡,感叹“一国之人皆若狂”,描述了蜡节时举国欢庆、饮酒狂欢的热闹场景,体现了其作为全民性节日的特征。
    • “息田夫”与“仁之至”:蜡祭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让辛苦一年的农夫(田夫)得到休息和慰劳。《礼记·郊特牲》称蜡祭为“仁之至,义之尽也”,认为它体现了对农夫的仁爱和对神灵恩德的报答达到了极致。
    • 祭祀对象广泛:不同于特定神灵的祭祀,蜡祭对象极其广泛,涵盖农事相关的方方面面,从始祖神、自然神到有功于农事的动物、设施,体现了万物有灵和综合感恩的观念。
  4. 文化意义与演变:

    • 农耕文明的体现:蜡节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表征,集中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生产生活秩序的总结与祈愿。
    • 后世影响:蜡祭的习俗在后世逐渐演变。部分仪式和祈求丰年的愿望融入后来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如祭祀祖先、喝腊八粥等习俗可能与之有关联。其年终报谢、祈福的核心精神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春节(过年)习俗。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蜡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祀节日,其含义与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义

蜡节(或作“腊节”)是古代年终举行的祭祀活动,核心内容为蜡祭与会饮。据《汉书·严延年传》颜师古注记载,蜡祭在建丑之月(农历十二月)举行,人们通过祭祀农神、祖先,感恩丰收并祈求来年祥瑞。

二、历史渊源

  1. 周代区分:周朝时期,“蜡”专指农事祭祀(祭祀八位农神),而“腊”侧重祭祀祖先。
  2. 汉代融合:至汉代,两者逐渐融合,统称“蜡节”或“腊节”,成为年终综合性的祭祀庆典。

三、时间与习俗

四、文化关联

蜡节与后世的“腊八节”“小年”存在文化传承关系,尤其在年终祭祀、团聚宴饮等习俗上具有相似性。但因历史演变,具体仪式和名称逐渐分化。

小提示:部分文献中“蜡”与“腊”混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农事祭祀与祖先祭祀的侧重。

别人正在浏览...

按偶白头之叹边蔽笔匠不理不睬蚕麻谗短乘驭臣使愁多夜长悴憏儋书胆勇雕侈雕蔚东那西辏峨鬟饵线翻羹告谕公义鬼斧神工桂旗黑漆皮灯笼狐狸精昏昏浩浩肩摩角粽饥厄惊心骇瞩禁牌纠折课题劳拙寥翘流绚娄娄马牌门吊儿恼烦嫋嫋屏洁骑射求过于供曲贷擅爱上款善贾头梢自领透税苇莞无本生意雾岑误字湘帘小押遐士下替叶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