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据式的意思、据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据式的解释

(1).见“ 据軾 ”。

(2).根据制度。《新唐书·选举志上》:“﹝ 贞元 ﹞六年,詔宜据式考试,假代者论如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据式,汉语复合词,由“据”与“式”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和语义演变两个角度阐释。

第一层释义,“据”本义为“依仗、依靠”,《说文解字》释作“杖持也”,引申为占据、凭证;而“式”原指法度、规范,《周礼》注“式谓用财之节度”,后扩展为格式、模式。二者结合,“据式”在古汉语中可解作“依据既定法度或固定格式行事”,如《礼记·礼器》载“礼器,言其据式而制”,强调遵循礼制规范。

第二层释义,在训诂学中,“据式”曾用于描述文献考据的范式。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及“据式考文”,指通过典籍体例与文字形制进行校勘的学术方法,体现考据学派“无征不信”的治学原则。

需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据式”已非常用词汇,主要见于古籍及文史研究领域。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以规范为凭据”展开,与“据典”“程式”等词存在语义关联性。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据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作为“据轼”的异写

“据式”与“据轼”相通,指古代乘车时倚靠车轼(车前横木)的动作,常见于礼仪或庄重场合。例如《庄子·盗跖》中“据轼低头”的描写,体现乘车时的仪态。

二、表示“根据制度”

该含义源自《新唐书·选举志上》的记载:“(贞元)六年,诏宜据式考试,假代者论如法。”此处指唐代科举考试需严格依照制度执行,对冒名顶替者依法论处。


补充说明:
“据”字本身有依靠、凭证等含义(如“依据”“证据”),而“式”可指规范或制度(如“程式”“法式”),组合后强化了“遵循既定规则”的语义。现代使用中,“据式”一词较为罕见,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历史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稗士摆槊被甲枕戈边前髀肉复生谗鼎长成城牙尘渴冲隆传教旛春耜错饰殚精毕力诞叹单作彫摧顿说梵表飞来祸瑰绝呵拥华净简伉碱气吤吤进攘鸡鹜相争俊迈刳脂剔膏蜡彩烂曼了别临终关怀刘根离衆密燕慕循鸟占谴勒黥夫清猷却曲去故纳新任举如汤浇雪三思而行省牲试死时议霜蓬庶常殊待熟路轻辙书祖诉求退兵危蹙无梁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