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徂来 ”。1.山名。又名 尤来 、 尤崃 、 尤徕 。在 山东省 泰安县 东南。《诗·鲁颂·閟宫》:“ 徂来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因以“徂徠”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 唐 刘禹锡 《崔公神道碑》:“善积家肥,子孙多材,如彼榱栋,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有时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复。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徂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作为专有名词使用,指代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徂徕山。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内容基于权威词典来源,确保专业性、权威性和可信度。
“徂徕”在汉语中通常指徂徕山,这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称。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徂徕”源自古汉语,“徂”意为“去、往”,表示行动的方向;“徕”意为“来、招来”,但在组合后固定为山名,强调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徂徕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是泰山山脉的重要支脉,海拔约1027米,以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著称,如唐代的徂徕书院。在古文中,“徂徕”偶尔用作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往来”或“起伏”之意,但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保留为地名。例如,在句子“登临徂徕,远眺泰山”中,它专指这座山。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在线参考。
“徂徕”的词源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如《诗经》中“徂”字的使用,但作为完整词汇“徂徕”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记载为山名。在历代词典中,如《现代汉语词典》,它被定义为“山名,在山东”,强调其地理属性。历史上,徂徕山因道教文化和儒家书院(如宋代石介建立的徂徕书院)而闻名,体现了汉语词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现代用法中,“徂徕”几乎专指该山,不再有动词含义,这反映了汉语词汇的语义固化过程。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在线参考。
在汉语应用中,“徂徕”常用于地理、旅游或文学语境。例如:
“徂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ú lái,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实地考察信息,可参考《诗经》相关篇章或山东省地方志。
安扰霸陵禀姿不料量惨重传诂船身聪明忉怛诋嬉敦慎风范国势合成覈叙后妃花簇锦攒黄旄恍疑渐苒僬僚击楫誓鸡口禁锢矜伤开屯靠牌子临拓林荫道铭记木牋目濡耳染穆耀批览平运扑缘怯怯乳雏三步两脚森梢山嶂深宫瘮懔石印输财助边属稿殊物头蜡抟翼吐胆倾心脱岗图为不轨晚途畏葸文深网密无可无不可遐方绝域象服黠人闟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