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名册。《魏书·卢同传》:“自今敍阶之后,名簿具注加补日月,尚书印记,然后付曹。”
“名簿”是汉语词汇,指用于记录人员信息的册子或名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发音为míng bù,指登记姓名的簿册,属于书面用语。核心功能是记录人员信息,常见于组织管理、户籍登记等场景,例如“户口名簿”。
二、详细说明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名簿不仅限于简单名单,还可能包含补充信息(如职务、日期等),需加盖官方印章以确认有效性。
名簿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名”和“簿”。
“名”是一个意思是名字、称号的字,可以单独使用表示人的名字。
“簿”是一个意思是记录、记载的字,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右边的“虍”表示老虎,左边的“页”表示纸。组合在一起表示用纸来记录和记载的意思。
整个词语“名簿”有七个笔画,分别是:“一、丨、丨、一、㇏、丿、丨”。
名簿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字,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之礼》一书中,意为记录国家和官员名字的册子。
在简化字中,名簿的写法保持不变,繁体字也是如此,只是笔画结构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中,名簿的写法是类似于现代的簋字,只是在下边加上一个“名”字旁,表示记录人名的具体用途。
1. 这是一本班级名簿,上面记录了每位同学的基本信息。
2. 政府制定了一份选民名簿,用于记录合法选民的信息。
1. 名册:名册是指记录名字的册子,与名簿含义相似。
2. 黑名单:黑名单是指被列入不受欢迎或禁止接触的人名单。
3. 白名单:白名单则相反,是指被认可或特别优待的人名单。
近义词有很多,根据上下文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花名册、学生名册、员工名册等。
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情境来选择,比如没有记录的名单或没有名单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