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站的意思、兵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站的解释

[military depot;army service station] 后勤分部组织和派出的保障机构。分为基地兵站和野战兵站。一般设立在运输线上。主要负责储备、补给和转运物资,收容、后转和治疗伤病员,组织技术修理,安排过往人员食宿,接收、保管和后送缴获、回收物品等工作

详细解释

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受伤的只要有口气,少不了当地动员人往 乌龙铺 医院送;死人也怕要到有兵站的地场。” 刘同聚 《这担桶》诗:“自从入伍来到兵站,就和这担桶交了朋友,晚上它睡在我的床下,白天它伴我在山道上行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兵站

一、基础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兵站指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保障机构,主要负责物资补给、兵员转运、伤员救治等后勤保障任务。其核心功能是为军事行动提供中转与支援服务,是连接前线与后方的重要枢纽。

二、军事功能定位

兵站作为战时后勤体系的关键节点,承担以下职能:

  1. 物资集散:统一接收、存储和分发弹药、粮秣、被装等军需物资;
  2. 人员转运:协调部队调运、伤员后送及战俘管理;
  3. 交通保障:维护运输线路,调度车辆、驮畜等运输工具;
  4. 医疗支援:设立临时救护所,提供紧急医疗救治。

三、历史与演变

“兵站”一词源于近代军事术语,由“兵”(军事)与“站”(站点)复合构成,凸显其枢纽属性。中国古代类似机构如“驿站”侧重通信,而现代兵站形成于19世纪欧洲战争后勤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展为标准化后勤模式。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已系统建立兵站网络,保障长期作战需求。

四、现代应用场景

当代兵站通常部署于铁路枢纽、公路干线或港口附近,具备模块化、机动化特征。信息化战争中,兵站集成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资精准配送与实时追踪,如我军联勤保障部队的兵站系统已实现全域联动保障能力。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兵站,是军队后勤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其核心职能和特点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与转运机构,属于后勤保障体系的分支,主要功能覆盖物资管理、人员接待和医疗支援。

  2. 核心职责

    • 物资保障:储备、补给和转运军用物资,包括武器弹药、食品被服等;
    • 医疗支持:收容、治疗并后送伤病员,提供紧急医疗救助;
    • 技术维护:组织装备修理与维护,确保运输线畅通;
    • 人员接待:安排过往部队的食宿,管理缴获物资的接收与保管。
  3. 分类形式 分为基地兵站(固定型后勤枢纽)和野战兵站(机动型临时站点),前者侧重战略储备,后者适应战场快速响应需求。

  4. 运作特征 通常依托铁路、公路等运输节点设立,具有模块化和网络化特点。例如在抗战时期,兵站曾通过黄河渡口实现跨区域物资调配(引例)。

  5. 词源与结构 汉语合成词,“兵”指军事,“站”源于古代驿站的转运功能,整体为偏正式名词(如“设立兵站”“兵站接待员”等用法)。

该词常见于军事文献,现代战争中仍承担关键角色,但具体形态随科技发展向数字化、无人化方向演进。

别人正在浏览...

安劝鲍里斯·戈东诺夫梖多鼈燥佛头加秽产殖敕设畴偶寸札丢盔抛甲断首杜门絶客反位风凉凤楼龙阙奉送扶抱韍佩箇时鳏孤哼哼后魏黄箓斋江干绛宫降心见机而行桀奴金龠金字招牌迥阔酒京跼敛快慰陵树摩诃池摸拓男畿内省排说骈殒频日旗榜起油人命危浅人情冷暖镕炼纱冠设想饰洁瘦括括水性熟字大山天耳通拖油瓶婉佞畏慑违序猃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