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吝驕的意思、吝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吝驕的解釋

吝啬而驕傲。謂固執己見,盛氣淩人。語出《論語·泰伯》:“如有 周公 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劉寶楠 正義:“驕是自矜其才,吝是靳己所有。” 明 李贽 《答周二魯書》:“彼此鋒鋭益甚,光鋩愈熾,非但無益而反涉于吝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吝驕”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屬于文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單獨使用。它由“吝”和“驕”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以從這兩個字的字義及其在典籍中的結合來理解:

  1. “吝”的含義:

    • 本義指吝啬、小氣、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或所有物而不願給予或分享。《說文解字》釋為:“吝,恨惜也。” 引申為吝惜、舍不得、過分愛惜(常含貶義)。
    • 在品德層面,“吝”也指一種不良的品性,即心胸狹窄、氣量小、不能容人容物。如《論語·泰伯》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這裡的“吝”即指這種品德上的缺陷。
  2. “驕”的含義:

    • 本義指馬高大健壯。《說文解字》釋為:“驕,馬高六尺為驕。” 引申指人自高自大、傲慢、看不起别人。
    • 指一種驕傲自滿、盛氣淩人的态度或性格。
  3. “吝驕”的複合含義:

    • “吝驕”一詞并非現代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典籍,特别是儒家經典對個人修養的論述。它通常指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的兩種不良品德:
      • 吝: 指在財物、知識、德行上吝啬、小氣、不能施予、氣量狹小。
      • 驕: 指在态度上驕傲自滿、傲慢無禮、盛氣淩人。
    • 因此,“吝驕”合起來,形容一個人既吝啬小氣、心胸狹窄,又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這是一種非常負面的品性評價,表示此人品德上有重大缺陷。
  4. 典籍出處與權威解釋:

    • “吝驕”最著名的出處是《論語·泰伯》: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 釋義(參考權威注疏): 孔子說:“即使一個人擁有像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假若他既驕傲又吝啬(心胸狹窄、小氣),那麼他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參考來源: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或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對這句話的注解也點明了“驕”與“吝”的含義及其危害:“驕者矜高,吝者鄙啬。” 即驕傲是自高自大,吝啬是鄙陋小氣。
    • 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在講解《論語》此句時,也明确将“驕且吝”解釋為“驕傲而且吝啬”。

“吝驕”是一個古語詞,意指驕傲自大且吝啬小氣(心胸狹窄)。它描述了一種集傲慢無禮與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容物于一體的負面品性。該詞的核心出處和權威解釋源于《論語·泰伯》,孔子以此強調品德修養的重要性,認為即使有卓越的才能,若兼具“驕”與“吝”這兩種惡德,其才能也不足稱道。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吝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解釋進行詳細分析:

一、基本釋義 “吝驕”指吝啬而驕傲,形容人既固執己見又盛氣淩人。該詞由“吝”(過分愛惜財物或才能)與“驕”(自大傲慢)兩個負面特質組合而成,強調雙重性格缺陷。

二、詞源與出處 源自《論語·泰伯》中孔子對品德的論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清代學者劉寶楠在《論語正義》中注解:“驕是自矜其才,吝是靳己所有”,即驕傲源于自恃才能,吝啬表現為對自身優勢的過度保守。

三、結構分析

四、用法與影響 該詞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明代李贽《答周二魯書》用“吝驕”形容争辯中鋒芒過盛反而陷入偏執的狀态。在當代語境中,可引申用于描述某些恃才傲物、不願分享資源或知識的行為。

注: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對古典文獻的解讀或特定文化評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巴黎聖母院茶場辰宿初本出何經典春藻蕩主躲得和尚躲不得寺埵塊房牖墳倉奉先過遍衡度橫字闳達荒湛火急教督絞爛睫毛機谲金箍金銀島踽踽獨行刻骨仇恨控弦姱修粝餐劣根性李郭砺世磨鈍荦荦大端莫逆交那落迦男口鳥聲獸心捏腳捏手凝澄偶力樸斲之材平貸恰如其分青蓮舍窮小子沙村芟正殺身成義設報盛世新聲水匪隨車雨未芽問一答十溫郁憲言消極消卻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