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並後的意思、並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並後的解釋

與王後并列。謂妾媵拟同于王後。《左傳·桓公十八年》:“ 辛伯 諫曰:‘并後、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 周公 弗從,故及。” 杜預 注:“妾如後。”《韓非子·說疑》:“内寵并後,外寵貳政,枝子配適,大臣拟主,亂之道也。”《宋書·後妃傳論》:“ 大明 之淪溺 殷姬 ,并後匹嫡,至使多難起於肌膚,并命行於同産,又況進於此者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並後”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現多寫作“并後”,指古代帝王同時冊立兩位或以上皇後的特殊政治現象。該詞源自封建社會的宮廷制度,通常與權力制衡、政治聯姻等背景相關。以下從三個角度解析其内涵:

  1. 詞義溯源

    “并”意為并列、共存,“後”即皇後。合稱指皇後之位不唯一,打破“一帝一後”的傳統禮制。該現象多見于南北朝時期,如北周宣帝曾同時冊立五位皇後,被視為“并後”的極端案例。

  2. 曆史語境

    并後制度多因帝王需要平衡外戚勢力或鞏固政權,例如隋文帝為安撫突厥,曾短暫允許突厥可汗之女與漢人皇後并立。此類做法常引發禮法争議,《周禮》《禮記》等典籍均強調“後正位宮闱,同體天王”,故并後被視為權宜之策。

  3. 文化引申

    在文學作品中,“并後”被借喻為勢力并立的局面,如《資治通鑒》用“寵後并立,國祚不甯”暗指政權内部權力分裂。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見于曆史研究領域。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並後”(拼音:bìng hòu)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的政治或宮廷現象,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含義

指妾媵(即妃嫔)的地位與王後并列,即妾室在權力或待遇上拟同于正宮王後。這種現象被認為違反了禮制等級,是導緻國家動亂的根源之一。

2.曆史背景與典籍出處

3.後果與警示意義

古代禮制強調“嫡庶有别”,若妾室與王後地位等同,會導緻後宮失序,進而引發外戚專權、繼承混亂等問題。因此,“並後”常與“匹嫡”“兩政”等詞并列,作為統治者需警惕的治國禁忌。

4.現代引申與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泛化為“同等地位或地位相當”,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當前更常見的語境仍限于曆史讨論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批評權力結構失衡的現象。

5.辨析與注意

需區分“並後”與“合并後”等現代詞彙。例如,中的造句“合并後總站遷往……”屬于“合并後”的普通表述,與“並後”含義無關。

“並後”是特定曆史背景下的政治術語,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宮廷禮制中的等級僭越問題,而非現代意義的平等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半豹扳咬北周不省得襜襦超今絕古赤菟淳勁答辭大賦誕得道左得天獨厚店面兒齒風表分親富貴紅附離幹勁官衙果布漢禮纥豆陵皇協軍寰遂火燒瘡濟濟一堂津幹舊态複萌空絶匮涸刳脔拉動良辰媚景涼影理匦賣重内衣千長請室七劄榷筦三六九比勢山會沙觜折箭沈唱沈銷識準嵩京踏頓貪便宜調鬭讬後午梵五色縷五雲字小胡桃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