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矍相圃 的省称。 孔子 习射处。《礼记·射义》:“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命童子於云臺,就门人於 相圃 。”
(2).泛指习射处。 唐 贺敱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泽宫申旧典, 相 圃 叶前模。”
"相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孔子习射场所:本义指"矍相圃"的省称,是孔子在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练习射箭的场地。典故出自《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唐代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中也有"命童子于云台,就门人于相圃"的记载。
泛指射箭练习场:后引申为古代习射场所的统称,如唐代贺敱《奉和九月九日应制》诗句"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这里的"相圃"已泛指礼仪射箭之地。
二、读音与构词
三、文化背景 作为古代"六艺"中"射"礼的实践场所,"相圃"承载着儒家礼乐教化功能。孔子在此射箭时曾立下"败军之将、亡国大夫、求利忘义者不得入"的规矩,体现了儒家对品德的重视。
《相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相邻的田地”。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相和圃。
相圃的部首是“目”和“囗”,其中目是上部首,囗是下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相圃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来源于《诗经·秦风·小戎》中的一句诗:“相圃于莘,命我告邻。”意为在邻近的田地中相互耕种,并让我去告诉邻居。
相圃的繁体字为「相圃」,没有其他繁体写法。
相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具体的古代写法资料暂无确切记录。
1. 这两块土地相圃,农民们可以互相帮助。
2. 他家的田地与我的相圃,我们经常会一起种庄稼。
3. 彼此的田地相圃,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圃没有常见的组词搭配。
附近的同义词可以包括“相邻”、“邻近”。
远离、相距较远的可以作为相圃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