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孔 传:“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芻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 郑玄 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又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为候焉。”后以“三星在天”为男女婚期之典。《全唐诗》卷八六二载 嵩岳 诸仙《嫁女》诗:“三星在天银河迴,人间曙色东方来。”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护 蓝桥 五云低院,耿银河三星在天。”
“三星在天”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具有天文与文化的双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原指夜空中的三颗亮星升至中天,后引申为新婚或男女婚期的象征。
拼音:sān xīng zài tiān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三星”具体所指存在三种解释:
注意: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形容“人物声望显赫”,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诗经》原义及天文释义为主。
《三星在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三颗星星在天空中闪耀,形成美丽的景象。它用来比喻人物的才华出众、光芒四射的状态。
《三星在天》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止”、“王”、“八”三个部首,总共有13个笔画。
《三星在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形容刘邦(汉高祖)的三位谋士韩信、萧何和张良的才能超群。
《三星在天》的繁体字为「三星在天」。
古代写法中,《三星在天》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部分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上,具体细节有待考究。
1. 他的成绩出类拔萃,真可谓是三星在天。
2. 这部电影的导演才华横溢,三星在天般的光芒无处不在。
才星烁烁、光芒四射、星罗棋布
星光熠熠、星斗璀璨、星驰电发
黯然无光、黯淡无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