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步的意思、连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步的解释

(1).行走时,后脚迈到和前脚相齐的位置,再迈前脚向前进。《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玄 注:“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也。”

(2).接踵,前后相承。《拾遗记·周灵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孟子 云:‘千年一圣,谓之连步。’” 齐治平 校注:“此语不见今《孟子》七篇中……继踵即连步也。”

(3).犹快步。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至,连步访緇衣。”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登程》:“ 王兄 ,且暂住马,连步忙追驥尾,好同行竝轡论交。” 清 林则徐 《舆人行》:“陵危反试腾踔力,连步不闻喘息声。”

(4).并走;同行。 南朝 梁武帝 《赠逸民诗》:“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唐 张籍 《同将作韦二少监赠水部李郎中》诗:“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步"是汉语中具有动态描述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的解释:

一、基础词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连步"指行走时双脚交替不间断前行的状态,该释义源于古代礼仪文献《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的记载,形容登台阶时步伐连贯的仪态。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写群体行进场景,例如:"众人连步穿过长廊,脚步声整齐划一。"

二、引申意义 《国语辞典》扩展了该词的文学意象,强调其"紧密相接、连续不断"的抽象概念。唐代诗人温庭筠在《感旧陈情五十韵》中"转蓬惊客子,连步逐贤王"的表述,即用"连步"暗喻对贤者的持续追随。现代常见于公文写作,如"各部门连步推进改革措施",强调工作衔接的紧密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标注为书面用语,常见于文学创作与正式文书。语音学角度分析,"连"属阳平调,"步"为去声调,双音节词形成"扬—抑"的声调组合,具备韵律美感,这是其被历代文人青睐的语言学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连步”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行走方式
    指行走时后脚与前脚对齐后再前进的步态,源自《礼记·曲礼上》的“拾级聚足,连步以上”,郑玄注解为“足相随不相过”。这种步态常见于古代礼仪场合,强调步伐的规整。

  2. 接踵/前后相承
    引申为事物连续不断或前后相继的状态。如南朝梁萧绮录提到“千年一圣,谓之连步”,齐治平校注解释为“继踵即连步”。

  3. 快步行走
    唐代刘商诗句“连步访缁衣”及清代林则徐《舆人行》中“连步不闻喘息声”均体现此义,形容急促或轻快的步伐。

  4. 并走或同行
    如明代王玉峰《焚香记》中“连步忙追骥尾”,指结伴而行或共同行动。

使用示例

注意:需与“联步”区分,后者多指同行或继续前进,而“连步”更侧重步伐特征或连续性。

别人正在浏览...

澳溟白洋洋卑虒逼眼碧牙西不动産场景诚心实意驰命穿掘存心不良返来复去峯回路转风雨凄凄符竹光巴光合作用光晃晃管须鼓箫蚝房河水化洪还礼胡土克图加二加法矫捷杰迹久屈机油际遇风云掘头船靠讬老赶连疏伶仃孤苦令质丽玉龙骧虎啸落落大方闷腾腾木绵泮池浅闻小见七次量衣一次裁齐锋秦稽轫车荣典僧单韶苑少壮神仙手疏襟顺星四筵琐屑像阁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