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甖。《尔雅·释器》“甌瓿谓之瓵” 晋 郭璞 注:“瓿甊,小甖。”《方言》第五:“瓿甊,甖也。自 关 而西, 晋 之旧都, 河 汾 之间,其大者谓之甀,其中者谓之瓿甊。”《晋书·五行志中》:“ 建兴 中, 江 南謡歌曰:‘訇如自坑破,合集持作甒, 扬州 破换败, 吴兴 覆瓿甊。’”
瓿甊(bù lǒu)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瓿”与“甊”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特指古代一种小型的陶制容器。以下从字形、字义及文献用例角度分述:
瓿(bù)
《说文解字·瓦部》载:“瓿,甂也”,即小瓮。其形制圆口、深腹、圈足,多用于盛酒浆或酱醋。例见《汉书·扬雄传》“鸱夷滑稽,腹如大瓿”。
文化引申:因体积较小,后世常以“瓿”喻指学识浅薄或器量狭窄,如“覆瓿”(形容著作无价值)。
甊(lǒu)
见于《广韵·厚韵》:“甊,瓿甊,小罂。”指小口大腹的瓦器,与“瓿”形制相近但略异,多用于储粮。字形从“瓦”部,强调其陶制属性。
《汉语大词典》释为“小瓮”,强调其形制小巧、用途朴素。
因器物卑微,古人借“瓿甊”暗讽庸才。如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以“瓿甊之材”喻人能力平庸。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临其死。”高诱注:“甂,瓿甊也。”此处以“瓿甊”代指粗劣食器。
李时珍记述陶器分类时提及“瓿甊”为民间贮药器具,凸显其日用属性。
参见:
甂(biān):扁圆形陶盆;
罂(yīng):大腹小口的陶瓶。
参考资料:
“瓿甊”是一个由两个生僻汉字组成的词语,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字形和古代文献分析:
1. 瓿(bù)
2. 甊(lǒu)
组合解析: “瓿甊”连用未见明确古籍出处,推测为同类陶器的并称,可能指代小型陶制容器,或特定方言中对某类器皿的称呼。由于两字均罕见,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
建议: 若该词出自特定文献或方言,需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准释义;若无具体出处,可参考《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工具书进一步查证。
白银策筹徜徉恣肆沉吟章句池柳宠恣春幡胜春满促促大荔人道童道义之交独往独来風和日暖風聲鶴唳风筵复会冠族孤寒椁柩濠堑华言虎溪简淡角试接近警车尽情眷想沮废拘挛髡树颣丝冷眼相待两好合一好两头做大鹿羹目标程序攀交频道旗兵旗开得胜清退清闻清行庆祝热闹话软公鞋乳穗三倒商商使风肃寂桃花泉佻勇土杏妄求枉矢弱弓武学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