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 緌 ”。《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朱熹 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於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於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 郑玄 笺。
“绥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解释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指古代旗帜顶端的装饰物
根据《诗经·大雅·韩奕》记载,“绥章”是旗竿顶端的装饰,通常用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制成,用于区分身份贵贱。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为“表章”,即标识地位的象征物。
学者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形容“治理国家能力卓越、使社会安定的人”。此解释可能结合了“绥”(安定)与“章”(条理)的字义,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
“绥章”的核心含义仍以古代旗帜装饰为主,具体解释需结合上下文。若涉及引申义,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注解。
绥章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纟和章,总笔画数为13画。
绥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它的发展历程多经历了繁体字的变迁。在繁体字中,绥章被写作綏章。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绥章的书写形式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根据不同的古代文献和碑刻等资料,可以看到绥章在书写时的细节上会有一定的变化。
1. 他的言行绥章,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2. 这篇报告内容充实,结构绥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绥章能够与其他词语组成新的词组:
1. 绥章友好:指言行端正,待人真诚的人。
2. 绥章文雅:形容人的举止优雅、风度翩翩。
绥章的近义词包括绥靖、稳章,意思都是指言行稳健、端庄。反义词暂无明确的语义对立词。
黯然魂销柏露被服鞭颩毕罢兵簿兵精粮足捕蛇者说宸宠承影持重淳静刍説出张磁铁大厮并雕鹏犯曲法益付丙港警隔壁撺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果如所料河役红煤湖亭湖湘激使军南门揆量岿然捩眼澧澧论证孟尝君偏悭破损格迁情巧额乳娣杀胡林烧钱纸神乳首揆双重国籍书録死将速便醰渥天时不如地利不如人阗溢通宽沱茶脱户王岁五四运动显处象表仙山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