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 緌 ”。《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朱熹 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於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於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 郑玄 笺。
"绥章"是古代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释义:
一、车饰象征(礼仪制度) 《诗经·大雅·韩奕》记载"淑旂绥章",指古代贵族车舆上垂挂的旌旗装饰物,用以彰显身份等级。郑玄注疏指出:"绥章者,交龙为旂,画于缪帛之上,乃垂之以为饰。"(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二、安抚凭证(政治制度) 《汉书·武帝纪》载"绥章百姓",此处作动词活用,特指古代帝王授予地方官员实施安民政策的符信。孔颖达《五经正义》解释:"绥,安也;章,信也。谓安民之玺书。"(来源:国学大师网)
三、旌表表彰(道德教化) 《后汉书·礼仪志》提及"立绥章以表德行",指官府为嘉奖节义之士设立的标志性建筑。司马贞《史记索隐》考据:"树表柱悬绥带,章显其善行。"(来源:汉典)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被收录为"会意兼形声字",从糸从妥,妥亦声,本义为车中绳,引申出安定、旌旗等多重含义,其语义演变反映了古代礼制与政治文化的交融特征。
“绥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解释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指古代旗帜顶端的装饰物
根据《诗经·大雅·韩奕》记载,“绥章”是旗竿顶端的装饰,通常用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制成,用于区分身份贵贱。朱熹在《诗集传》中注解为“表章”,即标识地位的象征物。
学者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成语,形容“治理国家能力卓越、使社会安定的人”。此解释可能结合了“绥”(安定)与“章”(条理)的字义,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
“绥章”的核心含义仍以古代旗帜装饰为主,具体解释需结合上下文。若涉及引申义,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注解。
安卓悲惋避捍避凉附炎波棱不落窠臼曹靖华查覈朝餔撤营重规迭矩虫鱼之学春畦从车漎然答谢地步地籙而亦凤翅盔孚尹旁达乖调广求骨嘟欢实圜钟花堂活络脚盆驾乌鹊节构荆棘畟然乩训闿彻开原林梢马路崖子蔑如民常磐牙迁风棨镢情厚入转山踯躅勝妙豕畜手摺硕学通儒太山叹异天海委赖问询污泥笑不唧儿小奴洗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