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左传·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国语·鲁语上》“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三国 吴 韦昭 注:“ 贾侍中 云:‘王,谓王事天子也。岁聘以志业,閒朝以讲礼,五年之间四聘於王,而一相朝。’……《礼记》曰:‘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谓此也。”
(2).指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宋史·许将传》:“ 契丹 以兵二十万压 代州 境,遣使请 代 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 将 。”
“岁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如果需要进一步考证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国语》等原文,或查阅《汉典》等专业辞书。
岁聘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岁和聘。
岁:由“十”和“冂”组成,表示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在古代汉字中,岁的写法略有不同,有时候也用“歲”来表示。
聘:由“耳”和“品”组成,表示人们互相聘请,选用某人担任特定职位或角色。
岁聘的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岁,在历史上已经使用了几千年。它既是一个时间单位,也是新旧相继的转折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为了庆祝新年,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活动。
聘则代表了招募和选拔的含义。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通过仪式和活动聘请或选定某人担任特定的职位。
岁聘一词的繁体写法为“歲聘”,与其简体字写法类似。
下面是一些使用岁聘的古代汉字写法:
周代:《周礼·秋官礼》:“岁聘掌稿,积藏其庙籍。”
唐代:《旧唐书·忠节传》:“岁聘入选。”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六:“兵亲尔汝,岁聘他侯。”
现代汉语中,岁聘词的使用较少。以下是与岁聘相关的一些组词:
岁聘礼:古代官员担任特定职位时所接受的礼物和仪式。
岁聘宴:为庆祝担任特定职位或角色的人举办的盛大宴会。
与岁聘近义词有:选聘、挑选、委任。
与岁聘反义词有:解聘、*********
安全帽半大不小抱慤髀臋逼仄唱本唱诗班齿若编贝崇墉蹉踬大拇哥丹粉稻黍定藳动事斗暴方位丰干怪不着光荣榜关啓观者如市还青河叉颒泽豁啷江南好教刑枷楔急功好利筋马柯则凛肃流离颠疐马猴眉睫纽元子疲弱乾栋倾城倾国青玄帝入地入戏上粪神脚慎交石冻适正首次索道搪布替古人担忧挺挺投词推轮捧毂瓮菜悟会屋如七星吴下阿蒙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