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野的意思、四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野的解释

[the surrounding country;vast expanse of open ground]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详细解释

(1).四方的原野。亦泛指四方,四处。《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南齐书·柳世隆传》:“遂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 唐 王建 《早发金堤驿》诗:“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海。” 华山 《大戈壁之夜》:“四野的花岗岩,鲜亮如火。”

(2).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的简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本义:广阔的原野,四面八方 指目光所及或实际存在的辽阔原野,强调空间的广阔性与方位的全面性(东、南、西、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示例:“极目四野,麦浪翻滚。”

2. 引申义/特指:战场或户外广阔地域 常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代指大规模作战的战场,或泛指远离城市的广袤自然区域。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示例:“烽火燃遍四野”、“深入四野考察”。

二、词源与构成

三、文学意境中的运用

在诗歌、散文中,“四野”常渲染苍茫、辽阔、寂寥或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承载作者的情感与哲思。

来源:古典及现当代文学用例分析(如古诗“四野山河通远色”)。


权威参考依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纸质权威辞书,无直接链接,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阅)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全23册).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内容需查阅实体书或授权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四野”是一个汉语词语,包含两层含义,既可指自然景观,也可指军事历史中的特定部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语本义

  1. 基本含义
    “四野”指四面八方的广阔原野,形容地势开阔、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象。例如“茫茫四野”“四野草莽”等用法,均强调原野的辽阔性。

  2. 扩展释义

    • 泛指四方:如《汉书·息夫躬传》中“四野风起”,此处“四野”代指四面八方。
    • 意境表达:常用于诗词或文学中,营造苍茫、孤寂的氛围,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引用于)。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如“雪后四野白茫茫”“四野的秋色很迷人”。


二、军事历史中的简称

在解放战争时期,“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该部队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1955年番号撤销。


三、例句参考

  1. 自然景象: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月白沙明,云凝地裂,四野悲笳至。”(出自的例句)

  2. 军事背景:
    “四野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6、8的军事历史描述)


该词以自然含义为主,军事含义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延伸。如需进一步了解第四野战军的具体历史,建议查阅权威军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矮笃笃半规勃然大怒彻达承从灯台不照自得幸递发递解顶号锻模返魂丹风婆婆符繻给足冠袍带履锅铲后备花虚回栏祸谪家第戟盾救祸獧巧剀切扣阍两面廉堂另起炉灶留学生隆中躶体炉温玫柱蜜煎乃文乃武内禪能否排辟爬行贫瘠樵炭濡须善时石骆驼收帘双庙頽如拖杷歪歪倒倒瓦舍伟烈文昌台务附衔恩箱垫响豁显影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