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uncle]
(2) 父亲的弟弟
(3) 常用于对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亲切的称呼
工人叔叔
(1).叔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嫡亲有四口,只有 宣赞 母亲,及 宣赞 之妻,又有一个叔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伯母道:‘我因为没有孩子,要想把你叔叔那个小的承继过来。’”
(2).丈夫的弟弟。《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老妈( 奚宣赞 之母)打一看道:‘叔叔(指 奚宣赞 之叔父)多时不见,今日如何到此?’”《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道:‘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 清河县 里住不得,搬来这里。若得叔叔这般雄壮,谁敢道个不字。’”
(3).泛称与父同辈而年龄较小的男子。如: 王叔叔 昨天来找过爸爸。
“叔叔”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称谓词,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父亲的弟弟
这是最核心的亲属意义,如《清平山堂话本》中“嫡亲有四口……又有一个叔叔”。古代也称“叔父”,现代口语常简化为“叔叔”。
丈夫的弟弟
在传统家庭关系中,女性称丈夫的弟弟为“叔叔”,如《西湖三塔记》中的用法。
对与父亲同辈或年长男性的尊称
常用于非亲属场景,如“工人叔叔”“解放军叔叔”等,带有亲切或敬重的语气。这类用法强调年龄辈分而非血缘关系。
“叔”本义为“拾取”(《说文解字》),后衍生出排行第三(伯仲叔季)和亲属称谓的功能。现代“叔叔”的叠词结构增强了口语化特征,与单字“叔”相比更显亲近。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现代词典及语言演变分析,若需查询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6、7等来源。
叔叔常常作为称呼男性亲属的称谓,通常指父亲的弟弟或母亲的弟弟。在家庭关系中,叔叔一般是年龄较长的一辈,常常代表着尊卑的关系和家族的传承。
叔字的拆分部首是“又”,共有4个笔画。
“叔”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形状像一个手握矛的人,表示年长者或对家族起重要作用的人。现代汉字简化后,“叔”字使用的是简体字形。“叔”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叔”。
在古代,叔字的写法和我们现在所见有所不同。秦汉时期的叔字写作“叔”加上“卄”,意为年长,有尊贵之意。而唐代以后,“卄”逐渐演化为右边的“又”。
1. 好久不见了,叔叔!
2. 叔叔和表弟关系密切。
3. 这是我的叔叔,他是我爸爸的弟弟。
叔侄、叔伯、伯叔、叔父、叔父辈
伯父、舅舅、大爷
侄子、外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