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rtar] 研钵,臼。硬质材料制成,通常呈碗状的小器皿,用杵在其中将物质捣碎或研磨
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雷公炮炙论》:“癥块者,以硵砂、硝石二味,乳鉢中研作粉,同煅了,酒服,神效。” 宋 朱熹 《乳饼诗》:“清朝荐疎盘,乳钵有真味。”《西游记》第六九回:“医官听命,即将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并乳鉢、乳槌之类都送至馆中。”《红楼梦》第二八回:“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鉢乳了隔面子呢。”
乳钵是一种传统研磨器具,其含义和用途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乳钵指研制药粉的容器,通常由硬质材料(如陶瓷、石料)制成,形状略似碗状,需配合杵使用。英文对应词为"mortar",常见于医药、化学领域。
结构与功能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中药制备,如《西游记》记载太医使用乳钵、乳槌处理八百余味药材。现代实验室也用于研磨化学试剂。
文学印证
多部古典文献记载其用途,除上述作品外,《查字典》例句显示其研磨过程会产生工具磨损痕迹。
该器具至今仍在传统医药领域使用,体现了古代制药工艺的智慧。如需查看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及《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原文。
《乳钵》是一个汉字词语,乳指的是牛奶,钵指的是一种装饰精美的饭碗。
因此,《乳钵》一词可以指代盛放牛奶的饭碗。
《乳钵》的拆分部首是「丶」和「钅」。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乳钵》总共包含了9个笔画。
《乳钵》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皇帝大业》一篇中,原文如下:
「《乳钵》皇帝大业,利见大人。」
文章中的《乳钵》被用来形容对于皇帝制度的肯定与赞誉。
在繁体字中,乳钵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乳钵的写法有一些变化:
乳:丨乁冂丶
钵:钅巩卜攴
「她把新鲜的牛奶倒入乳钵中,端给客人品尝。」
乳波、乳糜、乳香、钵盂、钵特人等。
乳坛、乳瓶、乳盏。
酒杯、饮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