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品名。即鹽梅。青梅以鹽汁漬之,久乃上霜,故稱。 唐 李商隱 《清河》詩:“絳雪除煩後,霜梅取味新。”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霜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霜梅是一種傳統果品,即鹽梅。其制作方法是将青梅用鹽汁浸泡,經過長時間漬制後,表面會形成白色霜狀結晶,故得名“霜梅”。這種工藝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屬于古代食品加工技藝之一。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清河》詩中提到“霜梅取味新”,通過鹽漬工藝賦予梅子新的風味,體現了古人對食物加工的智慧。此外,元代楊公遠的詩作《霜梅》也以梅為意象,借物抒情(見,但未直接關聯詞義)。
在姓名學中,“霜”象征高潔、堅韌(如“傲雪淩霜”),“梅”則代表美麗、清雅與不屈精神(如“雪胎梅骨”),組合後寓意人格高尚、志向堅定。
需注意,霜梅與普通梅子不同,其名稱特指鹽漬工藝後的産物,而非自然狀态的梅子。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傳統食品領域,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霜梅的藥用或文化内涵,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古籍或相關飲食文化研究。
《霜梅》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第一個字是“霜”,第二個字是“梅”。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早春時節,梅花綻放的情景。
“霜”是指天氣寒冷時,水汽凝結成的小白冰晶,它是冬季的标志之一。而“梅”則是指一種具有花香的樹木,梅花常開在冬季末至春季初。因此,“霜梅”一詞表示了冬季将盡,春天即将來臨的美好景象。
拆分部首:霜(雨)-部首:雨;梅-部首:木。
霜的拼音為“shuāng”,它由6個筆畫組成。梅的拼音為“méi”,它由12個筆畫組成。
繁體字中,“霜”寫作“霜”,“梅”寫作“梅”。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以“霜”為例,古時候寫作“霝”,其它沒有明顯的變化。
1. 這個印象主義畫家生動地描繪出了霜梅盛開的景象。
2. 早春的陽光照耀下,霜梅綻放出迷人的花朵。
1. 霜雪梅花
2. 霜降梅開
3. 梅花霜凋
1. 溪桃:同樣是形容春天的美景,指花開在溪水邊的桃花景象。
2. 冬盡春歸:指冬天結束,春天到來的意思。
1. 霜寒:指天氣寒冷,寒冬的意思。
2. 烈日炎炎:指夏天天氣炎熱,陽光強烈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