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寿靡 ”。我国古籍中所记的极远的西方古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寿麻 之国。”《吕氏春秋·任数》:“西服 寿靡 ,北怀 儋耳 。” 高诱 注:“﹝ 寿靡 ﹞西极之国。‘靡’亦作‘麻’。”
“寿麻”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西方极远之地的古国名,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寿麻”亦作“寿靡”,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和《吕氏春秋》等古籍,指代地理位置极西的神秘国度。其名称中的“寿”与“麻”单字含义虽与长寿、植物相关,但作为专有名词时特指古国。
“寿靡”与“寿麻”为同词异写,汉代学者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明确“靡”通“麻”,说明两种写法在古籍中可互换使用。
寿麻作为传说中的西方极远之地,反映了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地理认知边界,常与“儋耳”等神秘地域并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原文或神话世系细节,可参考《山海经·大荒西经》及《吕氏春秋·任数》等典籍。
寿麻(shòu má)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寿”字的部首是“士”,表示人类的一种形态,意味着壮年,长寿的和美好的愿望;而“麻”字的部首是“麻”本身,表示一种植物。寿麻一个字一共有9画。
“寿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时,人们为了祈求长寿和庇佑,会用麻布将丹丸包裹起来,被称为“麻衣”。后来,这种麻布演变成了一种带有长寿寓意的图案,被称为“寿麻”。寿麻逐渐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常被用来装饰祭祀场所。
在繁体字中,“寿麻”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发生变化,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对于“寿麻”这个词,古代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例如,在先秦时期的古籍《说文解字》中,寿字的形状会有所差异,但整体的意义和现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寿麻”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寿麻”相关的组词:
“寿麻”的近义词可以是“长寿”、“福寿”,而反义词可以是“短寿”、“厄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