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师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古代教官或学官
指周代以来负责地方教育、传授道艺的官员。如《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联师儒”,郑玄注“乡里教以道艺者”,即通过乡学(庠、序)教化民众,体现官师合一的传统。
儒者或经师
泛指儒家学者或精通经学之人。元代黄溍提到“国子太学博士”等职位属于“师儒之清选”,强调其学术地位。
近义词包括“经师”“教官”,反义词暂无明确记载。相关概念如“庠序”(古代学校)、“道艺”(儒家学问与技能)可辅助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礼》原文及郑玄注疏(见),或查阅元代黄溍《日损斋笔记》。
师儒是一个描述师生关系的词语,指的是师傅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师儒一词包含了教育、学习、传授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含义。
师儒可以拆分为“丷”和“儿”两个部首。部首“丷”为“人”的另一种写法,表示与人相关的意思。部首“儿”表示有关儿子、男性的意思。
拆分后的师儒共有7个笔画。
师儒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重视教育和思想传承。师儒一词中的“师”代表师傅或老师,“儒”代表学生或弟子。
在繁体字中,师儒的写法为師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师儒的“师”字不带有上方的横折,以“广”字形状的左半部分写出;“儒”字的“人”部分写作“亻”。
1. 老师言传身教,是一位真正的师儒。
2.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师儒之一。
1. 师徒关系
2. 师生关系
3. 师友关系
导师、教师、师长
学生、弟子、徒弟
爆震辨士表翰标新领异丙向不得不尔不为已甚豺舅禅宗超登超然独处穿刺春满人间祠屋蹴触撮序灯心绒迭掌短状笃笃喃喃敦恪翻口飞星梗命公告攻取国老呼啸集居尽顇浄瓶九旻戢息旷叶两姨鳞切癃罢籙练麦麨暖煦女科漂母辟芷乾鉴前主桥言轻浪凄咽瘸腿失道寡助实学手扇霜冻诵咒偷乐温慈线绨仙乡蟹行书锡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