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税。《金史·食货志四》:“二十七年,议以天下院务,依 中都 例,改收麴课,而听民酤。”
“麴课”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
字义分解
历史依据
根据《金史·食货志四》记载,金国曾于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革税收政策,将“院务”(官方酒类管理机构)改为征收麴课,并允许民间自行酿酒。
部分现代资料(如教育类网站)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学习只追求虚名而忽视实质”。
建议具体使用时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明确语境的现代解释。
《麴课》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酿酒师傅所传授的酿酒技艺和知识的课程。也可以泛指有关酿酒、发酵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麴(qu)课由“麥”和“朩”两个部首组成。麥(花字头,五画)指的是小麦的意思,而朩(右边是丨,三横)是一个表示酒坛的象形字。
《麴课》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那个时候,酿酒被视为一门精湛的技艺,酿酒师傅通过世代相传的方法传授给后人,从而形成了麴课这个概念。
麴课的繁体字为「麴課」。
在古代汉字中,麴课可以写作「麹課」。
1. 我们今天要上的是麴课,学习如何酿造美味的黄酒。
2. 她继承了家族的麴课,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酿酒师。
麴菌、麴腐、麴饼、麴醅
酿酒课、发酵课
饱学课、满意课(表示知识丰富而无法再学习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