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的意思、同福的詳細解釋
同福的解釋
(1).共同的福祿。《左傳·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杜預 注:“言欲與賓同福祿也。”
(2).共同求神賜福。《國語·齊語》:“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禍災共之。”
詞語分解
- 同的解釋 同 ó 一樣,沒有差異;相同。同一(a.一緻,統一;b.共同的一個或一種)。同侪(同輩)。同庚(同歲)。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b.同行業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敵忾。同工異曲。同
- 福的解釋 福 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專業解析
"同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同"和"福"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整體引申兩個層面來理解,并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
字面含義與核心釋義:
- 同: 本義指"相同"、"一樣"、"共同"(《說文解字》:"同,合會也")。引申為"一起"、"共同享有或承擔"。
- 福: 本義指"幸福"、"福氣"、"吉祥"(《說文解字》:"福,祐也")。指一切順遂、安康、富足、吉祥如意的狀态或事物。
- 同福: 因此,"同福"最核心的字面意思是指共同享有幸福、福氣,強調福分不是個體獨享,而是群體共享的狀态。它描述的是一種集體性的福祉、共同的幸福。
-
文化内涵與引申意義:
"同福"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有着深刻的根基:
- 儒家"大同"理想的體現: "同福"與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描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的理想社會息息相關。在"大同"世界裡,社會和諧,人們共同享有社會財富和福祉,沒有貧富懸殊和争鬥,這正是"同福"的最高境界 。它體現了對社會公平、共享繁榮的追求。
- 集體主義價值觀: "同福"強調福祉的共享性,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集體、家族、社群和諧共榮的價值觀。個人的福氣與集體的福氣息息相關。
- 和諧與共生的象征: "同福"也象征着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共同創造和維護幸福的生活環境。
-
現代語境中的理解:
在現代漢語中,"同福"的含義依然延續其核心:
- 共同幸福: 指一個家庭、社區、團隊乃至國家成員共同享有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前景。例如:"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人民同福"。
- 共享福分: 強調福氣的分享性,而非獨占。例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雖然不直接是"同福",但精神相通)。
- 吉祥寓意: 有時也用于表達一種對集體美好未來的祝願。
"同福"意指共同享有幸福、福氣。它不僅僅指個體福祉,更強調福分的共享性、集體性,蘊含着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特别是儒家"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和對社會和諧、公平共享的追求。它代表了人們對集體繁榮、共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願。
主要參考來源:
- 許慎. 《說文解字》. (對"同"、"福"字源的經典解釋)
- 《禮記·禮運》. (闡述"大同"社會理想的核心文獻)
- 儒家思想相關研究著作. (闡釋"大同"、"和諧"、"共享"等核心概念的文化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同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古典文獻和現代釋義兩個層面進行解析,具體如下:
一、古典文獻中的含義
-
共同的福祿
出自《左傳·昭公十二年》:“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杜預注:“言欲與賓同福祿也。”此處強調共享福祿的意義,常用于表達對集體或人際關系的祝福。
-
共同求神賜福
源自《國語·齊語》:“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禍災共之。”指通過共同祭祀祈求福祉,體現古代集體祈福的習俗。
二、現代釋義與用法
-
字面解析
- 同:表示“共同、一緻”,如“同心協力”。
- 福:指福氣、吉祥,與“禍”相對,傳統中與壽、祿等并稱“五福”。
組合後,“同福”可理解為“共享福運”或“共同追求幸福”。
-
應用場景
- 姓名寓意:常用于人名,寄托“團結共榮、吉祥如意”的期許(如提及的姓名學解釋)。
- 傳統禮儀:部分地區的婚慶請柬中可能使用此詞,表達對賓客的祝福(參考,但需注意此說法權威性較低)。
三、相關延伸
- 反義詞:如“同禍”“共患”等,但實際使用較少。
- 文化關聯:與“同甘共苦”“有福同享”等成語内涵相通,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集體主義與和諧共處的價值觀。
建議在正式文獻引用時優先參考《左傳》《國語》等經典,日常使用可結合具體語境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傍眼報恩寺薄耆不到長城非好漢殘羹剩飯慘紫赤馬怆悢刍稾詞窮理屈翠圍珠裹大夏大小阮大爺瀵泉覆谳嶲偉過不的國是含鳥漢音灰吹回戲降志賤窮驕稚記諜解纜競谄金果錦章镌谯崌山狼筅瀾汗留務李下綠女紅男孟門凝蹇牛頓色散實驗偏照破冢書跷生生青蓮偈曲裾戎略柔武入瘾颯爾射圃悚皇踏局痰盒韬塵退燒土脈威姑沃心湘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