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痛愤的意思、痛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痛愤的解释

(1).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 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 杨衢云 被暗6*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 , 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 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2).极端愤恨。《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痛愤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痛愤(tòng fè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痛”与“愤”的结合,表达极度悲痛与强烈愤怒交织的复杂心境。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学角度的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痛”的本义

    指肉体或精神上的剧烈苦楚(《说文解字》:“痛,病也”),引申为深切、极度的感受。此处强调情感上的深切悲恸,如丧亲之哀、国殇之悲。

  2. “愤”的本义

    指内心郁结不平之气(《说文解字》:“愤,懑也”),后特指因不公或屈辱引发的怒意。此处突出对不义事件的道德义愤。

  3. 合成词义

    二字叠加后形成递进式情感:由重大损失或冤屈引发的悲痛是基础,进而转化为对肇事者的强烈愤慨。典型用例如《后汉书·袁绍传》:“海内伤心,志士痛愤”,描述对时局崩坏的悲怒交加。

二、典籍印证

该词属文言色彩浓厚的书面语,多见于史书与政论:

三、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重大社会事件或历史反思:

例:“民众对灾害中暴露的渎职行为痛愤不已”

(既含对生命逝去的哀痛,亦含对责任人失职的愤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在线版
  2. 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M]. 中华书局, 2000.
  3. 国学大师典籍数据库. 《二十四史》全文检索系统. (访问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痛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指因遭遇不公、伤害或悲剧事件,同时产生强烈的悲痛与愤怒情绪。例如:
  2. 极端愤恨
    强调情感达到极深的程度,带有强烈的憎恶或仇恨。例如:

二、用法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情感层次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如历史叙述、文学作品中,表达对道德沦丧、社会不公或重大悲剧的强烈情感。

别人正在浏览...

毕愿瞋忿称説黜除撮角亭子电报电桥底迪东周肺吸虫拱听光盘行动悍然浩仓鹤头板欢戚火墙简拔借单,借单儿吉亨凯凯控所寇奸略尽略胜一筹离宫别观领带卡灵查六色钱门鼻儿明月珠麰麦慕声匿窜啪脱飘歘评功迁就跷欹起根由头期信桡贩子箬包船三千营洒爽沙米勺饮沈燎什伯十二阑干世匠师娘世异时移誓约宿霭同类相妒铜山金穴微功问疾鲜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