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解释

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行,路。 晋 潘岳 《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有德行或才能的人无需自我宣扬,自然会因自身的美好品质而吸引他人,获得认可。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演变

  1. 原始出处:
    最早可追溯至《史记·李将军列传》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即小路),后衍生出“下自成行”的版本。
  2. 文献引用:
    晋代潘岳在《太宰鲁武公诔》中写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进一步强化了以德服人的内涵。

三、用法与延伸

  1. 适用场景:
    • 用于赞美谦逊、注重实际行动的人;
    • 强调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理念。
  2. 近义表达:
    “实至名归”“德高望重”等,均突出内在品质的自然影响力。

四、读音与辨析


五、现代启示

这一成语提醒人们: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修养而非外在标榜。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领导力培养,都应注重“以德立身,行胜于言”的准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是一句中国谚语,意思是优秀的教师和榜样不需要言传身教,而是通过自身的榜样行动来感染和影响他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中的汉字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桃(木部,十画)
- 李(木部,七画)
- 言(言部,二言)
- 下(一画)
- 自(自部,六画)
- 成(戈部,八画)
- 行(行部,八画)

来源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出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孟子》。原文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君子不动,人自弃之。”意思是桃树李树不用言语,却能结出果实;君子不主动行动,人们自然就会放弃他。

繁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繁体字对应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可能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例句

1. 作为一名好老师,他深谙《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道理,始终注重以身作则。 2. 领导的榜样作用很大,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组词

1. 桃树 2. 李树 3. 言传身教 4. 自行

近义词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反义词

说一套、做一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