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苕帚的意思、苕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苕帚的解释

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汉 郑玄 注:“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老妈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东西,扫了出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苕帚(tiáo zhou),又称“笤帚”,指一种传统清洁工具,主要用于清扫地面或器物表面的灰尘杂物。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字形演变、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述:


一、核心释义与权威来源

  1. 工具属性

    指用脱粒后的高粱穗、黍子穗或芦苇等扎成的扫地用具,柄短头宽。《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用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绑成的扫地工具。”

    示例:民间俗语“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中,苕帚是日常清洁的象征物。

  2. 字形演变

    • 苕:本义为芦苇花,《说文解字》释“艸也”,后借指高粱穗(因形似芦花)。
    • 帚:甲骨文象扫帚形,上部为帚苗,下部为手柄。《汉字源流字典》指出其本义即“扫除垃圾的工具”。

      二字组合凸显“以植物穗秆制扫具”的特性。


二、文化意涵与民俗应用

  1. 祭祀与驱邪符号

    古代苕帚用于祭祀前清洁祭坛,《周礼·夏官》载“掌扫门庭”的“隶仆”即持苕帚。部分地区民俗中,新屋落成时以苕帚扫梁驱晦,象征辟邪纳吉。

  2. 文学意象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涤场”中“涤”字隐含苕帚农用场景;苏轼《除夜》诗“扫除茅舍涤尘嚣”,亦以苕帚喻辞旧迎新。


三、现代规范与异形词辨析

  1. 规范词形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笤帚”为推荐词形,“苕帚”为旧称变体,但方言区(如四川、湖北)仍沿用后者。

  2. 工艺传承

    非遗项目“高梁秆扎制技艺”中,苕帚制作需经选穗、去籽、捆扎等工序,体现农耕智慧(参考《中国民间手工艺集成》)。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 语文出版社, 2008.
  3. 王文锦.《周礼译注》. 中华书局, 2013.
  4.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 2002.
  5. 冯骥才.《中国民间手工艺集成·综合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综合信息,“苕帚”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苕帚(拼音:tiáo zhǒu)是一种传统清洁工具,由苕秆或苕苇条编扎而成,主要用于清扫尘土。其名称来源于制作材料,“苕”指苕草(一种植物),而“帚”即扫帚。

二、构造与用途

  1. 材料:古代多用苕草的茎秆或芦苇条编织,质地轻便但耐用性较低。
  2. 功能:既用于日常清扫(如《官场现形记》中描述),也曾在古代礼仪中用于驱除不祥之物。例如《周礼》记载“桃茢”中的“茢”即苕帚,配合桃木以扫除邪祟。

三、文化引申

四、历史文献记载


苕帚既是实物工具,又承载文化隐喻。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扫帚形制或相关成语,可查阅《周礼》《通俗常言疏证》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编栏别浦波迁布被瓦器擦身秤平斗满臣庶愁然磁针对流层给孤独过为輠脂故曲寒噤华清池温泉晦涩火龙标贱士击节称赏金貂取酒岌嶷积屯蠲吉落头鲜栗犊礼俗犁头毛条马首瓜哪箇彭家珍棚圈批捍堡堠奇丽上庠韶濩生俘神贵剩下社学施写四更肆力私我祀灶日宋版台风探流谈情説爱铁蕉忘八蛋文杏无位仙人桂霄峥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