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藤纸的意思、藤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藤纸的解释

古时用藤皮造的纸,产于 浙江 剡溪 、 馀杭 等地。 唐 李肇 《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詔,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 宋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宋 梅尧臣 《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长钩细画似珊瑚。”亦称“ 藤角纸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范宁 令属官说,‘土纸不可以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藤角纸即藤纸。”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藤纸”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藤纸是中国古代以藤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主要产于浙江剡溪(今嵊州)和馀杭(今杭州余杭区)等地。其名称源于制作原料——藤类植物的韧皮纤维,质地较粗糙,但韧性较强,适合书写和文书用途。


二、历史背景

  1. 唐代应用
    唐代李肇在《翰林志》中记载,白藤纸用于宫廷诏书,青藤纸则用于道观荐告文。
  2. 宋代发展
    宋代文人如欧阳修、梅尧臣等曾以藤纸为书写材料,并提到其表面光滑的特性。

三、工艺特点

藤纸制作需经浸泡、蒸煮、捶打等工序提取藤皮纤维,再以传统造纸法成纸。其特点是纤维长、韧性佳,但表面较粗糙,字迹易晕染。


四、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提到“藤纸”可比喻文笔潦草或字迹难辨(如成语用法),但此义项较少见于主流历史记载,可能是特定语境下的衍生义。


五、文化意义

藤纸作为唐宋时期重要的书写载体,反映了古代造纸技术的地域特色,也是浙江手工业历史的重要见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记载或制作工艺细节,可查阅《翰林志》《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藤纸的意思

藤纸是指用藤条等植物纤维制作的纸张材料。它通常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透气性,常用于制作家具、篮子和其他手工艺品。

藤纸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藤纸的部首是艸字旁,拆分成两个部分,上面是艸字旁,下面是纸字旁,艸字旁表示与植物相关的事物,纸字旁表示与纸张相关的事物。

藤纸共有14个笔画。

藤纸的来源

藤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因为北方缺乏木材资源,人们开始使用藤条制作纸张。如今,藤纸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纸张材料。

藤纸的繁体

藤纸的繁体字为藤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藤纸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藤”字由上部的䒉字旁,下部的登字旁和中间的艸字旁组成,表示与植物藤蔓相关;“纸”字由左右两个纟字旁和中间的氏字旁组成,表示纸张材料。

藤纸的例句

1. 我们用藤纸制作的篮子很结实。

2. 这张藤纸可以用来包裹礼物。

藤纸的组词

1. 藤纸板:指用藤纸制作的板材。

2. 藤纸椅:指用藤纸编织而成的椅子。

藤纸的近义词

竹纸、草纸、麻纸

藤纸的反义词

木纸、棉纸、羊皮纸

别人正在浏览...

白打白旃檀碑首边业不阑带策顽磨钝厂臣敕谕丑剌剌杵搏石楚姬大旱望云霓盗食致饱断根房闼風水先生高才官规妫汭过盐捍难忽视极哀建设性经生书睊睊巨构忼忼克勤拉套子缭戾乱撺緑字免征抹邻末习奈向倪焕之破惑岂安遣释芹诚齐事趋教桡弱日薄崦嵫柔伸缫丝厂翣柳汤半体天陛天彜调剂条述巍峩蓊茂我们无论如何鲜扁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