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栅扫描英文解释翻译、光栅扫描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rester scan
分词翻译:
光栅的英语翻译:
grating; raster
【化】 grating
扫描的英语翻译:
scan; scanning
【计】 fineness; scanning
【医】 scanning
专业解析
光栅扫描(Raster Scan)是显示技术中一种基础的图像生成与显示方式。其核心原理是将整个显示屏幕视为由大量紧密排列的像素点构成的二维网格(即“光栅”),并按照特定的顺序(通常是逐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系统性地激活这些像素点来形成完整的图像。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基本概念与过程:
- 光栅 (Raster): 指构成显示画面的矩形像素阵列。可以想象成一张由横线(行)和竖线(列)交织而成的网格。
- 扫描 (Scan): 指电子束(在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中)或控制信号(在液晶LCD离子等显示器中)按照预定路径遍历整个光栅的过程。
- 扫描过程:
- 水平扫描 (行扫描): 从屏幕左上角开始,从左向右逐点扫描一行像素。完成一行后,快速返回到下一行的左端起点(水平回扫)。
- 垂直扫描 (场扫描): 完成所有行的水平扫描(即扫描完一帧图像)后,从屏幕右下角快速返回到左上角起点(垂直回扫),准备开始下一帧的扫描。
- 刷新 (Refresh): 为了维持稳定的视觉图像,光栅扫描过程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刷新率,如60Hz, 120Hz)不断重复进行,即使图像内容没有变化。
-
关键特点:
- 顺序性: 图像是按固定顺序(行优先)生成的。
- 逐行扫描 (Progressive Scan): 最常见的扫描方式,依次扫描第1行、第2行、第3行……直到最后一行,构成一帧完整图像。
- 隔行扫描 (Interlaced Scan): 一种历史悠久的变体(主要用于早期电视广播),将一帧图像分成两场:先扫描所有奇数行(奇数场),再扫描所有偶数行(偶数场)。这种方式可以在相同带宽下提高感知的刷新率,但可能导致闪烁和运动图像模糊,在现代显示中已较少使用。
- 分辨率: 由水平方向像素数(列数)和垂直方向扫描线数(行数)共同决定,例如1920x1080。
- 刷新率: 每秒完成完整光栅扫描(显示完整帧图像)的次数,单位赫兹(Hz)。
-
应用领域:
- CRT显示器: 光栅扫描是其工作原理的核心,电子束的偏转和强度调制直接对应扫描路径和像素亮度。
- 现代数字显示器 (LCD, OLED, Plasma等): 虽然物理机制不同(如LCD是主动矩阵寻址),但图像信号的处理、传输和显示时序仍然普遍遵循光栅扫描的逻辑框架。图像数据通常按行组织并顺序传输到显示器。
- 电视广播与视频信号: 模拟和数字电视信号标准(如NTSC, PAL, SECAM, ATSC, DVB)都是基于光栅扫描原理定义信号格式和时序的。
- 计算机图形学: 帧缓冲器(Frame Buffer)中的图像数据就是按光栅顺序存储的,图形处理器(GPU)渲染的结果最终输出为光栅图像。
-
与“矢量扫描”的区别:
- 光栅扫描关注的是整个屏幕的所有像素点。
- 矢量扫描(Vector Scan)则主要用于早期的随机扫描显示器(如示波器、某些早期图形终端),它通过直接控制电子束在两点之间画线(矢量)来构建图像,而不是扫描整个固定网格。矢量扫描擅长绘制线条图,但不适合显示复杂的填充区域或照片级图像。
光栅扫描是一种系统性地遍历屏幕像素网格以生成或显示图像的技术。它是绝大多数现代显示设备(从传统CRT到现代平板显示器)和视频信号标准的基础工作模式,通过逐行扫描像素阵列并周期性刷新来呈现动态画面。
参考来源:
- 《电子显示技术基础》 - 详细阐述了包括CRT、LCD、OLED等在内的各种显示技术的工作原理,其中光栅扫描是核心内容之一。 (代表性教材,具体链接需根据实际引用版本查找,例如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如IEEE Xplore )
-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 - 作为显示行业的权威组织,其官网和出版物提供了大量关于显示技术原理和标准的专业信息。
- Wikipedia: Raster Scan - 提供了光栅扫描的基本定义、工作原理、历史和应用概述。(请注意,Wikipedia内容可由社区编辑,需结合其他权威来源验证)
- TechTarget: What is raster scan? - 提供技术术语的简明解释。
- Computer Graph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ley, van Dam, et al.) - 计算机图形学经典教材,深入讲解了光栅图形系统的原理,包括扫描转换、帧缓冲等核心概念。 (代表性著作,需查阅具体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光栅扫描是显示器或图像处理中的一种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固定路径的电子束扫描形成图像。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基本原理
光栅扫描指电子束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固定路径逐行扫描屏幕,形成由像素点阵构成的图像。这种扫描方式将屏幕划分为网格状的像素矩阵,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存储在帧缓冲器(显存)中,扫描时依次读取数据并点亮对应像素。
二、工作原理
- 扫描路径:电子束从屏幕左上角开始,水平向右扫描形成一行像素,随后快速返回左侧(称为水平回扫),接着扫描下一行,直至覆盖整个屏幕。
- 刷新机制:依赖帧缓冲器持续刷新像素数据,每秒通常刷新60次以上以避免闪烁。
- 点阵生成:图形以像素点阵形式存储,扫描时逐个点亮像素,而非直接绘制线条。
三、主要特点
优点 |
缺点 |
支持丰富色彩和动态影像(如视频) |
线条边缘可能出现锯齿 |
制造成本低,适合大众化设备 |
高分辨率需要更大显存容量 |
兼容性强,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 |
|
四、与其他扫描方式的对比
- 随机扫描(矢量扫描):电子束自由移动绘制线条,适合显示简单图形但无法渲染复杂色彩。
- Z型扫描:用于视频编码(如HEVC),通过Z字形路径遍历像素块,提升数据压缩效率。
五、典型应用
- 传统CRT显示器和现代LCD/LED屏幕。
- 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中的图像数据读取。
-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像素矩阵操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可参考来源、2、4、6中的相关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波导耦合部分标记存储器不合时髦参预侧金盏花甙超额垫款超头接合柽柳出榜次盐电磁性能非线性电抗共栖管心型撑骨结合的海关监察员环烷油降伏的截割位准几个争执点峻法壳二孢素联运人挠性联轴节尿流计气窗巯乙基亚氨二乙酸索引结构脱铁铁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