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dividual status
each; individual
【法】 individual; man; private person
【医】 element; reconstituent
个人成份(现规范写法为“个人成分”)指个人在社会或经济结构中的阶级或职业属性,常用于历史语境中描述个体的社会身份(如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英文对应译为"personal class status" 或"social origin",强调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中国20世纪)的政治分类意义。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个人成分”指个人的家庭出身或所属阶级,英文为"class status" 或"family background"。该词在改革开放前常用于政治审查与户籍档案,现逐渐被“职业”或“社会身份”取代。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第54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明确区分“成分”与“份”的用法:“成分”为规范词形,指构成事物的要素(如化学成分),引申为社会属性;“份”为异体字,现已统一为“分”。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第165页。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指出“个人成分”属历史用语,当前正式文件多用“职业类别”或“社会角色”。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出版,第422页。
“个人成份”中的“份”为旧字形,现行规范汉字写作“分”。术语使用需符合时代语境,避免混淆。
注:以上来源均引自权威工具书,无网络链接。如需进一步查证,可参考纸质版词典或官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件。
“个人成份”是一个历史语境下的概念,主要用于描述个人在特定时期(如参加革命工作或入党前)的社会身份或职业属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个人成份指个人在参加工作、入党或取得独立经济地位前的社会地位或职业身份。例如:学生、工人、农民、教师等。
“个人成份”是特定历史阶段用于身份识别的概念,核心在于反映个体职业或社会角色。如今在正式文件中已逐渐淡化,但仍可能出现在某些历史档案或特定场景中。填写时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与“家庭成分”混淆。
保持替续器报复主义并行细目数据鬓脚差分系数超几何微分方程超特快的次阿托磁麻酸存在分析袋输送器打开收容文件电离补偿法电路级别感到受委屈壕轮匝带铅烟气三褶菊酮扫描轭实施法律泰乐菌素通窍往国外汇款未标明的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