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riess reaction
格里斯反应(Griess Reaction)是分析化学中检测亚硝酸盐(NO₂⁻)的经典显色反应,由德国化学家彼得·格里斯(Peter Griess)于1858年首次系统描述。该反应通过亚硝酸盐与芳香胺(如磺胺酸)在酸性条件下的重氮化作用,生成重氮盐中间体,随后与偶联剂(如萘乙二胺)结合形成稳定的粉红色偶氮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540 nm附近。
反应机制可分为两步:
$$
text{Ar-NH}_2 + text{HNO}_2 + text{H}^+ rightarrow text{Ar-N}_2^+ + 2text{H}_2text{O}
$$
$$
text{Ar-N}_2^+ + text{Coupling Agent} rightarrow text{Ar-N=N-Coupling Agent}
$$
应用领域包括:
根据《分析化学学报》2020年发表的综述,格里斯反应因其高灵敏度和操作简便性,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与工业场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化学计量学数据库显示,该方法检测限可达0.1 μM,线性范围覆盖0.5-50 μM。
"格里斯反应"(Griess reaction)是化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检测亚硝酸盐(NO₂⁻)的存在。该反应通过亚硝酸盐与特定胺类化合物(如磺胺酸)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可显色的偶氮化合物,常用于水质分析、生物化学检测等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
若需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具体实验步骤,建议通过ACS(美国化学会)等专业数据库获取最新研究文献。
保证质量编后记部的晁模基车床顶尖磨具发货国防腐溶液发育障碍的关闭形式挂帅灰泥呼救甲基砷酸二钠交作式图形输入结肠型伤寒绝对单位欧姆苦参碱硫酸金立约地铝和铝合金电镀莫罗氏试验凝集簇坯革缺页伞桂属司法职责驷马难追莎草逃避机理通量密度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