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ain bundle
【医】 atrioventricular band; atrioventricular bundle; bundle of His
bundle of Stanley Kent; fasciculus atrioventricularis; Gaskell's bridge
His's band; Kent-His bundle; sinoventricular band; ventriculonector
【医】 partes principalis
房室束主部(Main part of atrioventricular bundle)是心脏传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英文术语在解剖学文献中常表述为"main bundle of His"或"penetrating part of AV bundle"。该结构由德国病理学家Wilhelm His Jr.于1893年首次描述,属于心脏电信号传导的关键中转站。
从解剖结构分析,房室束主部起始于房室结远端,穿行于中心纤维体(cardiac skeleton)内,长约1-2厘米,直径约2-3毫米。其细胞组成以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s)为主,这些特化心肌细胞具有快速传导电脉冲的能力,传导速度可达2-4米/秒。
在生理功能层面,房室束主部承担着将心房电激动延迟传导至心室的重要作用。这种约0.1秒的传导延迟通过房室结与主束部的协同作用实现,确保心房收缩完成后心室才开始收缩,从而优化心脏泵血效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将其定义为"心脏节律调控的关键节点"。
临床意义上,该部位的损伤会导致房室传导阻滞(AV block)。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数据,约30%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源于房室束主部的器质性病变。心脏电生理检查中,His束电图(His bundle electrogram)正是通过记录此部位的电位变化来诊断传导系统疾病。
房室束主部(又称希氏束主部)是心脏传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将电信号从心房传递到心室,确保心脏节律的协调性。以下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综合解释:
位置与路径
房室束主部起始于房室结前端,穿过心脏中心纤维体(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肌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下行,最终在室间隔膜部下缘分为左、右束支。其长度约6.5-20mm,直径1-4mm。
组织学特点
起始部由细小纤维束交织构成,逐渐合并为粗纤维,这种结构有利于电信号的快速传导。细胞间通过闰盘连接,缝隙连接促进电冲动传递。
电信号传导
作为心房与心室间的唯一电传导通路,房室束主部将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延迟约0.1秒后传递至心室,确保心房收缩完成后心室再收缩,实现高效泵血。
节律协调
若主部受损(如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心房与心室收缩不同步,引发心动过缓或晕厥等严重症状。
房室束主部的病变(如缺血、纤维化)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心电图可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QRS波增宽。治疗可能需植入心脏起搏器以恢复正常传导。
总结来看,房室束主部既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桥梁”,也是维持正常心律的关键结构。如需更专业的医学图示或病例分析,建议查阅心脏解剖学专著或临床指南。
埃基通埃利奥特氏疗法杯型套圈铂族元素不确定性有限自动机擦臂差分法大丈夫气概灯心草篓吊窗绳二钾的二价链节二戊基二硫反射扫描分割问题共轭双键过河拆桥海鲂级际屏敝髁间结节劳苦留盆腔蜂窝织炎乳酸链杆菌亚属实验性计算机网络统计法理学未抵押的魏尔希氏角微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