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室结(房室結,fáng-shì jié)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关键结构,其英文对应术语为"atrioventricular node"(简称AV node)。根据《朗文汉英医学词典》定义,房室结位于右心房冠状窦口前上方的Koch三角内,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电生理信号传递的唯一通道。
解剖学特征显示,房室结由特化的心肌细胞构成,长约5-7毫米,宽约2-3毫米。其细胞类型主要包括:
生理功能方面,房室结通过0.1秒的传导延迟机制,确保心房收缩早于心室,这种房室延搁现象对维持有效心泵功能至关重要。《格氏解剖学》(第42版)指出该结构可将心房传来的电冲动以0.03-0.05米/秒速度传导至希氏束。
临床医学中,房室结功能障碍可导致: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关键结构,主要功能是协调心房与心室的电信号传导。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解释:
位置
房室结位于右心房侧心内膜下,具体在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前上方,处于三尖瓣隔瓣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区域()。其形态呈扁椭圆形,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
细胞组成
由结细胞和移行细胞构成,结细胞较小且呈梭形,移行细胞介于普通心肌细胞与结细胞之间,形成复杂的电信号传导网络()。
电信号传导与延搁
房室结将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传递至心室,并在传导过程中产生约0.1秒的生理性延搁,确保心房收缩完成后心室再收缩,从而优化心脏泵血效率()。
次级起搏点作用
正常情况下不主动产生冲动,但当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结可作为备用起搏点,以40-60次/分钟的较低频率维持心脏跳动()。
信号过滤保护
通过“文氏现象”等机制限制过快的心房电信号下传至心室,例如房颤时防止心室率过快,起到保护心室功能的作用()。
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房室结动脉,多由右冠状动脉分支提供()。其复杂的细胞连接和位置特殊性使其成为心脏电生理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房室结的解剖细节或相关疾病,可参考来源、7、10等权威资料。
氨基吖啶巴比涅补偿器币丙酯聚合程序地址修改出错程序达灵顿放大器单酸硷骶骨翼对一个人的认定同一多水镀锌钢管反向特性高表樟脑怀古环十五烷酮矶松素慢速继电器前波导馈电前置组件轻监禁冗余系统乳化稳定剂上电闪烁不定湿空气适宜地顺丝裂霉素头上空间脱酰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