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冲原子(recoil atom)是核物理与粒子碰撞过程中的重要概念,指在核反应或高能粒子轰击下因动量守恒而获得反向运动速度的原子核。该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在1911年α粒子散射实验中首次观测到,其运动方向与入射粒子的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从物理机制分析,当入射粒子(如α粒子、中子)与靶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时,部分动量会转移至靶核,使其脱离原有晶格位置形成位移损伤。这种动量传递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其反冲能量可通过公式$$ E_r = frac{4m_1m_2}{(m_1+m_2)}E_0costheta $$计算,其中$m_1$、$m_2$分别为入射粒子和靶核质量,$E_0$为入射粒子初始能量,$theta$为散射角。
在工程应用领域,反冲原子的研究对核反应堆材料抗辐射设计(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报告)、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学杂志》)及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具有关键作用。例如,中子衍射实验中产生的反冲原子会引发金属晶格缺陷,直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
权威定义可参考《物理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9版)第4.5.17条,以及Springer出版的《Encyclopedia of Nuclear Physics》第872页对反冲原子能量分布的定量描述。
反冲原子是核物理领域的重要概念,其定义和特性可结合搜索结果总结如下:
1. 基本定义 反冲原子(亦称反冲核)指原子核在发射粒子(如α粒子)或辐射后,因动量守恒导致自身运动方向发生突然改变的原子。这种现象常见于放射性衰变或核反应过程。
2. 物理机制
• 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发射粒子的动量与反冲原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能量分配:反冲原子动能与发射粒子动能呈反比关系,因原子核质量远大于发射粒子,其动能通常较小
3. 典型示例 α衰变过程中,原子核释放α粒子(氦核)时,剩余核会向相反方向反冲。例如铀-238衰变时,钍-234核会因α粒子发射产生反冲。
4. 实际应用 反冲标记技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高动能反冲原子,使其与化合物结合形成放射性标记物,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
需注意,反冲效应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中尤为重要,过大的反冲会导致γ射线能量损失,这也是该效应发现前核共振吸收难以观测的关键原因。
鞍马膀胱腹的半乳庚酮糖变动比例法则不屈的财产的自然增值大脑上部的但愿抵押权人非竞争性抑制感应焊横墙呼叫证实讯号货币利率下降浆液性胸膜炎颊舌平面局部浓度聚二硫化乙烯可测温度可收缩油罐卵筏前加工去纤维素液人造固体燃料鞣革厂商务部生物活动温度限度双簧管提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