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时效英文解释翻译、法律时效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limitation in law
分词翻译:
法律的英语翻译:
law; statute; doom; legislation
【医】 law
时效的英语翻译:
【化】 ageing
【经】 time effect
专业解析
法律时效(Statute of Limitations / Legal Prescription)的汉英法律释义
法律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主体行使权利或提起诉讼的法定时间限制,超过该期限可能导致权利丧失或司法救济受限。这一概念在英美法系中称为“Statute of Limitations”,在大陆法系(如中国)则对应“诉讼时效”或“取得时效”制度。
-
核心类型与定义
- 诉讼时效(Limitation of Action):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未行使请求权,义务人可主张抗辩权。例如,中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特殊情形可延长。
- 取得时效(Acquisitive Prescription):持续占有他人财产达法定时限后可依法取得所有权,多见于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民法典》第2258条)。
-
法律效力与适用场景
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可拒绝履行债务(如合同纠纷),但实体权利不消灭(中国《民法典》第192条)。美国联邦法律中,不同案件类型时效差异显著,例如人身伤害诉讼通常为2-3年,联邦税务追缴可延长至10年。
-
国际比较与权威来源
- 中国法律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细化时效中断、中止规则。
- 英美法系:美国司法部(DOJ)明确刑事追诉时效分级制度,重罪(如谋杀)无时效限制,轻罪通常为1-5年。
参考来源
- 中国《民法典》全文(全国人大官网)
- 法国《民法典》(Legifrance政府法律库)
- 美国司法部时效政策文件(justice.gov)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court.gov.cn)
网络扩展解释
法律时效(又称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可主张抗辩权,导致权利人丧失胜诉权的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法律效果
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获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权利人虽保留实体权利,但无法通过法院强制实现。
- 法定期限
- 普通时效:一般为3年,适用于合同纠纷、侵权案件等多数情形。
- 最长保护期: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超过20年,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二、主要特点
- 强制性
时效期间、中止/中断规则均由法律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行约定变更。
- 保护债务人
旨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证据灭失或长期纠纷影响社会秩序。
- 适用范围
主要针对请求权,包括债权请求权(如合同履行)和部分物权请求权(如损害赔偿)。
三、时效计算
- 起算点: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开始计算。
- 中断与中止:如提起诉讼、主张权利等行为可中断时效,重新计算;不可抗力等障碍可中止时效,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
四、立法目的
通过时效制度减少长期不确定的法律关系,降低司法成本,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稳定。
示例:若甲2023年1月1日发现乙拖欠货款,需在2026年1月1日前起诉;若甲始终不知欠款存在,则最迟需在2043年1月1日前主张权利(假设损害发生于2023年)。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心半意地成本的变动性当前区域大枣发酵已糖费歇尔试剂风潮分配内部函数黄芩黄素货物帐款通知单减液反应尽地主之谊金龟子静位觉脊椎刀累积刑罚梁状铁链与链之间酶活性簇迷路切开术男性更年期女冒险家燃料电池催化剂肉桂的伤寒菌素水套式熔铁炉树脂酸酯锁骨上神经后支体重身材的未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