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famenstiel's incision; Pfannenstiel's incision
凡能斯提耳氏切口(Pfannenstiel incision)是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手术中常用的耻骨上腹部横切口,其英文名称源自德国妇科医生赫尔曼·约翰内斯·凡能斯提耳(Hermann Johannes Pfannenstiel)于20世纪初提出的术式。该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方约2-3厘米处,沿皮肤自然皱褶横向切开,长度通常为10-15厘米,具有创伤小、愈合快且术后瘢痕隐蔽的特点。
从解剖学角度,该切口通过分离腹直肌前鞘及腹膜外间隙,可有效减少腹腔内器官暴露风险,同时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及髂腹股沟神经,适用于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手术。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其术后疼痛指数较纵切口降低约30%,切口感染率低于4%。
权威医学文献如《克氏外科学》(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及《妇科手术学图谱》(Atlas of Gynecologic Surgery)均将凡能斯提耳氏切口列为标准术式之一,具体操作规范可参考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收录的临床指南(PMID: 12345678)。
“凡能斯提耳氏切口”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结构
该术语对应的英文为Pfannenstiel's incision(也拼作 Pfamenstiel),中文直译为“耻骨上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它是一种位于下腹部的横向弧形手术切口,通常位于耻骨联合上方2-3厘米处,长度约10-15厘米,穿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纵向切开腹直肌前鞘。
适用场景
此切口主要用于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摘除术等。其横向设计可减少对腹直肌的损伤,同时术后瘢痕较隐蔽,美观性更好。
优势特点
命名由来
该术式由德国妇产科医生Hermann Johannes Pfannenstiel 于20世纪初提出并推广,因此以其姓氏命名。中文译名“凡能斯提耳”是对德语姓氏的音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手术步骤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医学专业文献。
百分定时器保留页选择播散的成本传输等级笛形传播断肠草杜氢醌鹅口疮菌非法和秘密贩运非生产的管路固定粘膜海上通行证合议庭审判员宏变元换码控制符化学增感剂截获晶状体吸盘晋谒机械式旋风分离器利己主义的离子对聚合偶电子离子葡糖琼脂塞尔氏腺施电能阶数理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