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Gelsemium elegans
断肠草(学名:Gelsemium elegans),英文通称"heartbreak grass"或"graceful jessamine",是中国传统医药典籍和现代植物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剧毒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该物种属于马钱科钩吻属常绿木质藤本,其拉丁学名中的"elegans"意为优雅,形容其黄色钟形花朵的形态特征。
在毒理学领域,断肠草含有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其中钩吻碱(gelsemine)和钩吻素甲(koumine)被证实为神经毒素。中毒症状包括瞳孔散大、呼吸抑制及肌肉麻痹,这与《本草纲目》中"入口即钩人喉吻"的记载相印证。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有效成分在严格剂量控制下可能具有抗肿瘤和神经调节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
该植物在跨文化语境中存在语义差异:英语文献常将"heartbreak grass"与相思病关联,而中文语境更强调其物理毒性。《中药大辞典》明确指出,断肠草在中医药体系中属于"大毒"类药材,需经特殊炮制方可入药。
断肠草是民间对多种剧毒植物的统称,其含义和特性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解析:
非专指某一种植物
断肠草并非植物学正式名称,而是对服用后引发剧烈胃肠道反应的剧毒植物的统称。据记载,至少涵盖9科13属20多种植物,如钩吻、雷公藤、野八角、乌头等。
最常见种类
致命成分
钩吻的根、茎、叶均含钩吻碱,0.15-0.3克干燥根即可致死。中毒表现为晕眩、腹痛、口吐白沫、呼吸衰竭等。
易混淆性
常与金银花、五指毛桃等可食用植物共生且形态相似,导致误采误食。
传统应用
外用可治湿疹、体癣、跌打损伤,现代研究显示对肝癌、胃癌等有潜在疗效。
使用禁忌
仅限外用且需控制时间(避免起泡),严禁内服。
文学象征
李白诗句“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中,断肠草被赋予分离与哀伤的意象。
名称由来
古书记载其毒性可致“肠变黑溃烂”,故得名。
误食中毒死亡率高达80%,需注意:
(完整信息可参考搜狗百科、中医中药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