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ntilabor law
in reverse; on the contrary; turn over
【医】 contra-; re-; trans-
【经】 labor code
反劳工法(Anti-Labor Laws)的汉英词典角度解析
一、术语定义与核心含义
“反劳工法”指旨在限制或削弱劳动者集体权利(如组织工会、集体谈判、罢工)的法律法规。其英文对应术语为Anti-Labor Laws 或Union-Busting Laws,强调通过立法手段压制劳工运动、降低工会影响力,常体现为限制罢工条件、削弱谈判权或允许雇主干预工会活动。此类法律通常由资方或保守政府推动,以维护资本利益和经济效率为名,实质可能损害劳动者权益。
二、法律特征与典型表现
三、实例与历史背景
美国1935年《国家劳资关系法》(NLRA)虽保障劳工权利,但1947年《塔夫脱-哈特莱法》(Taft-Hartley Act)修正案增设多项限制,包括禁止工会资助政治活动、授权总统干预罢工等,被视为典型反劳工立法。类似法律在全球化背景下扩散,如印度2020年《劳动法典》简化裁员程序,被批评削弱劳工保障(《亚洲劳工评论》,2021)。
四、学术批判与影响
劳动法学界普遍认为,反劳工法加剧劳资力量失衡,导致收入不平等扩大(OECD报告,2023)。哈佛法学院研究指出,美国“工作权法”实施州的平均工资比非实施州低3.2%,工会密度下降直接关联福利缩减。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第87号(结社自由)和第98号(集体谈判权)亦明确反对此类立法,强调其违背核心劳工标准。
参考来源:
反劳工法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或镇压工人运动而颁布的限制雇员权利的法令总称。其核心特征及内容可归纳如下:
核心目的
通过法律手段削弱工会力量,限制罢工权、集体谈判权等劳工基本权利,以维护资本利益。例如美国1947年的《塔夫脱-哈特莱法》规定政府可干预罢工,甚至要求工会公开财务报告。
典型手段
历史背景
这类法律多出现于工人运动低潮期或政治保守势力抬头时期,如二战后的美国通过反劳工法遏制共产主义思潮在工会中的影响。
别称与关联
又称"反工人法",与正常劳工法形成对立。例如香港《雇佣条例》虽属劳工法范畴,但部分条款被质疑带有反劳工法色彩。
被继承人的担保书茶子饼粗声的到频倒推论发光物分散化关联偶对鼾息后向有限差分灰度划分寄存器拷贝指令经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开术菊花轮打印机骷髅旗拉普拉累里氏征两段退火亮度计楼阁偏差下限平板平均航空汽油奇染色体杀母的石墨滑油体视镜微程序只读存储器维多利亚绿尾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