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oints of resistance forc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定力点”是一个融合佛教禅修概念与现代用法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定力 (dìnglì)
指通过禅修训练获得的心神专注力与抗干扰能力,英译为 concentration power 或 mental stability。佛教典籍中强调其为实现“止观”的基础,如《瑜伽师地论》所述“心一境性为定”。
来源:佛教术语辞典《佛学大辞典》
点 (diǎn)
此处为关键位置或着力处的隐喻,英译作 point 或 focus,引申为修习定力的核心方法或实践切入点。
整体释义
定力点指修持定力的具体实践对象或专注锚点(如呼吸、佛号),英译可作:
Anchor point for concentration
Focal point of meditative stability
禅修指导
在正念冥想中,呼吸常被作为“定力点”,用以训练持续觉知(如《清净道论》注疏“入出息念”)。
来源:觉音尊者《清净道论》第十六品
现代心理学延伸
认知行为疗法(CBT)借鉴该概念,将“注意力锚点”(attentional anchor)用于焦虑干预,如聚焦身体感知以阻断杂念。
来源:美国心理学会(APA)期刊《Psychotherapy》
文化隐喻
日常语境中可喻指面对诱惑时的自持根基(e.g. “在浮躁社会中守住定力点”),对应英谚 "stay grounded"。
“定力点即所缘境(ālambana),为心识专注之目标,如观佛像、持咒等,系初学定慧之方便。”
“定力: mental discipline; 定力点: a focal point for maintaining composure.”
“定力点”的本质是精神修炼中稳定心念的实践载体,其释义需结合佛教禅法本源与现代跨学科应用,方符合术语的完整性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查阅佛教原典《瑜伽师地论》或当代正念研究文献以深化理解。
“定力”是一个源于佛教的词汇,现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外界干扰时的心理稳定性和自控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佛教本源
定力是佛教“五力”之一(信、精进、念、定、慧),指通过禅定修行获得的力量,能消除烦恼妄想。佛家强调“戒定慧”三学,定力是连接戒律与智慧的核心,帮助修行者专注内心、抵御干扰。
现代引申义
指人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坚守目标的能力,如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不动摇。例如《无量寿经》提到“定力、慧力、多闻之力”,说明其与智慧相辅相成。
佛教主张通过禅修、持戒等方式训练,而现代心理学建议通过冥想、目标分解、习惯养成等方法提升专注与自控能力。
“定力”的反义词是“散乱”,指心神涣散、易受干扰的状态。两者对比可更深入理解其内涵。
按比例分摊联合运价比例积分调节器丙甲雌酚比吸光系数超纯度锗侦测器撤回错误估计使用年限单功能基萃取剂导向叶轮第二信使顶束毛榈反编译肺外支气管分时操作弗-吉二氏法格尔德纳氏试验管线夹套冷却器卡达可乐口袋帐户劳丹酊泪骨前脓肿利息费用对承担利息负债的比率谋杀嫌疑犯偏侧综合征签约日期山梗菜辣油识别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