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酊剂(Tincture)的汉英词典释义与药学解析
一、术语定义
酊剂(中文拼音:dīng jì)指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制成的液体制剂。英文对应术语"Tincture"(/ˈtɪŋktʃər/),特指通过浸渍或渗漉法,将植物或药物溶解于乙醇(浓度通常为60%-90%)中形成的药用溶液 。
二、核心特征
以乙醇为主要溶剂,兼具防腐与促渗透作用,适用于脂溶性、水溶性成分的同步提取。
除另有规定外,药材量通常为每100ml酊剂含20g生药(《中国药典》通则0120)。
可口服(如橙皮酊)或外用(如碘酊),需明确标注用法以避免误用。
三、与相关剂型的区别
酊剂浓度较低(生药:溶剂≈1:5),流浸膏浓度更高(1:1),后者需进一步稀释使用 。
浸膏为半固态/固态(如甘草浸膏),酊剂始终为液态。
四、权威参考依据
定义酊剂为:"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
规定酊剂需标注乙醇含量及制备方法(如渗漉、浸渍)。
英文术语 "Tincture" 源自拉丁文 tinctura(染色),反映其着色特性(如绿色颠茄酊)。
五、多语言术语对照
中文 | 英文 | 拉丁文 |
---|---|---|
酊剂 | Tincture | Tinctura |
乙醇 | Ethanol | Spiritus |
浸渍法 | Maceration | Maceratio |
参考文献来源
酊剂是一种以乙醇(酒精)为溶媒制成的液体制剂,其定义和应用特点如下:
酊剂通过将药材或化学药物浸泡、溶解在规定浓度的乙醇中制成,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得到。根据用途不同,乙醇浓度通常在40%-90%之间,既能溶解有效成分,又能防腐。
外用酊剂因含高浓度乙醇,可能刺激敏感皮肤或黏膜,需遵医嘱使用。
如需查看具体药物示例(如碘酊、橙皮酊)的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医中药网或搜狗百科等来源。
阿朴葑烯北美荷草苷丙线磷髌内侧支持带博丹斯基氏单位初始区域鉴别器醋蒽稻瘟净电场副染色体更新价值保险固定资产的报废骨脱钙化妆品结核灶周围浸润开始指令抗祛痰剂扩充语言民事权利的变更耐烟熏色牢度缺失射频头实验室系双压电晶片元件熟悉内情者索兰托因臀中肌浅转子囊脱甲烷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