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电击性损害英文解释翻译、电击性损害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fulgural lesion

分词翻译:

电击的英语翻译:

【化】 electric shock
【医】 ictus fulminis; lightning stroke; sideration

损害的英语翻译:

damage; harm; injure; hurt; blemish; impair; scathe; tamper; wound
【医】 lesion; nuisance
【经】 damage

专业解析

电击性损害(Diànjíxìng Sǔnhài / Electric Shock Injury)指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瞬时性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属于电击伤(Electric Injury)的核心病理表现。其本质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及化学效应对细胞结构的直接破坏,需与电击后迟发性并发症(如器官衰竭)相区分。


一、术语定义与病理机制

  1. 汉英对照释义

    • 电击性(Diànjíxìng):描述电流瞬时作用特性("电击"强调突发性,"性"表示性质)
    • 损害(Sǔnhài):指组织结构的物理性破坏与生理功能紊乱(对应英语"injury"或"damage")

      来源:《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2. 损伤机制

    • 热效应:电流经组织时产生焦耳热(Joule heating),导致蛋白质变性、细胞碳化(计算公式:$Q = IRt$,其中I为电流强度,R为组织电阻,t为接触时间)
    • 电穿孔(Electroporation):高压电流击穿细胞膜脂质双层,引发离子通道紊乱
    • 肌肉强直收缩:交流电引发持续性肌痉挛,可导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二、临床特征与分级

根据电流路径与接触时间,损害可分为三级:

分级 损伤表现 对应英文术语
Ⅰ级(表皮) 接触点焦痂、局部水肿 Cutaneous Electrical Injury
Ⅱ级(深层) 肌肉凝固坏死、血管内膜撕裂 Deep Tissue Electrolysis
Ⅲ级(系统) 心室颤动、呼吸中枢麻痹(致死主因) Electrocution

注:Ⅲ级损害死亡率超60%,需即刻心肺复苏(CPR)


三、权威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

    《触电急救指南》指出:>50mA电流即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48541

  2.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

    工业用电(>1000V)可致"电弧爆炸伤",兼具热力与冲击波损伤

    https://www.cdc.gov/niosh/topics/electrical/default.html

  3.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低压电(220V)更易诱发肌强直收缩,高压电(>1000V)则以热损伤为主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5.001


四、法医学界定

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国司法部),电击性损害的法医学定义为:

"电流经皮肤导入机体,致局部组织炭化、坏死或全身性生理机能障碍的机械-热复合伤"

来源:《法医病理学》(第四版)

网络扩展解释

电击性损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引发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既包括局部电灼伤,也涉及全身性器官系统损伤。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定义与机制

电击性损害由电流的直接效应(电解作用、细胞膜破坏)和电阻产热效应共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时,低电阻组织(如神经、血液)更易受损,而高电阻组织(如皮肤、骨骼)则因产热更易形成灼伤。

二、全身性损害

  1. 心血管系统

    • 心室纤颤:最常见致死原因,电流直接干扰心脏电活动。
    • 呼吸抑制:电流通过脑干或胸部肌肉,导致呼吸暂停或窒息。
    • 休克与器官衰竭:严重电击可引发低血压、急性肾损伤(如肌红蛋白尿阻塞肾小管)。
  2. 神经系统

    • 意识障碍:约20%-50%患者出现短暂昏迷或神志恍惚。
    • 中枢神经损伤:电流通过脑干可能造成永久性瘫痪或呼吸中枢麻痹。

三、局部损害(电灼伤)

  1. 伤口特征

    • 入口/出口处皮肤呈炭化、干燥创面,常呈“夹花状”坏死。
    • 高压电损伤更深,可能穿透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如腹部洞穿性缺损)。
  2. 特殊表现

    • 跳跃性损伤:电流在关节屈曲处(腕、肘、腋)形成新短路,导致多部位坏死。
    • 延迟性坏死:受损血管逐渐栓塞,导致伤后数日组织持续坏死。

四、并发症与后遗症

五、关键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表现 来源
电流类型 交流电比直流电更易引发心室颤动 、5
电压强度 低压(220-380V)致心律失常为主,高压(>1000V)致严重烧伤 、10
接触时间 超过1秒可显著增加组织碳化风险 、5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内科指南等权威来源,完整信息可参考-5及-12。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菜基化氧陈述出口单胆甾醇沉着电源噪声递归可枚举集多卷文件多重安全阀儿童心理学购回骨化醇跪下环丙利多钾铵硝石甲基橙试纸甲萘威螺旋坏料炉条屡教不改犯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名著内脏过小判定块试镜头事务处理设备双缸柱塞泵私人公司苏林南苦木外直径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