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在汉英词典中主要有三重核心含义,分别对应地理、历史货币及文学语境:
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广阔区域,特指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范围远超“海”(sea),具有深度大、面积广、生态独立的特点。
例: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洋,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46%。(来源:《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清末至民国初期流通的大型银币,俗称“大洋”。1大洋约等于0.72两白银,曾作为主要交易货币,后逐渐被纸币取代。
例:鲁迅《孔乙己》中“每碗酒涨到十文”即反映大洋与铜钱的兑换关系。(来源:《汉语大词典》)
引申形容浩渺无边的空间或抽象概念,如“知识的海洋”“大洋彼岸”,强调不可测的深度与广度。
例:科技发展使人类跨越文化的大洋成为可能。(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参考资料:
“大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地理概念:指广阔的海洋
该词最早用于描述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广阔区域,如《水浒传》中“打出大洋里去了”即指海洋。朱自清在《<燕知草>序》中也用“大洋”形容海洋的辽阔,并引申为事物广阔无边的象征。
货币意义:银元的俗称
在近代中国,“大洋”特指银质货币,即银元。其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末欧洲铸造的银币,明代万历年间通过贸易传入中国。清末中国开始自铸银元,与外国流入的“洋钱”区分,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货币单位:旧中国的十进制体系
作为“小洋”的对称,“大洋”在旧中国是货币计算单位,1大洋=10角=100分。由于银角贬值,实际兑换中1银元常可兑换11-12角小洋,形成复杂换算关系。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货币制度分析,可参考、3、4的详细记载。
泵送站刺蒺藜催缴款顶让短沟锻匠对耳轮横沟对外政策厄利托吡咯肺动脉工资管理应用古生物生理学行语句核准人坏条件霍耳伯格氏效应经营的薄弱环节浸渍超显微镜绝对单位制科耶夫尼科夫氏癫痫例行测试表麦克斯韦体明斯基氏杯捏怕生普通会员设备控制字符视束上核树根脱甲基高石蒜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