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菊酮(英文:Tansy Keto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酮类化合物,化学名为3-辛酮(3-Octanone),分子式为C₈H₁₆O,结构式为: $$ CH₃(CH₂)₄COCH₃ $$ 该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艾菊(Tanacetum vulgare)的挥发油中,具有以下特性:
化学特性
作为单萜衍生物,艾菊酮在常温下呈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沸点约172°C,具有强烈的草药香气。其羰基结构使其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常作为中间体。
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艾菊酮对多种昆虫具有驱避作用,尤其对蚊科和蜱类效果显著。美国农业部(USDA)的植物化学数据库记载其具有潜在抗菌和抗炎活性。
传统应用
欧洲传统医学中,含艾菊酮的艾菊提取物曾被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英国皇家药学会文献指出,该用途现因艾菊酮的神经毒性风险已被现代药物替代。
安全数据
根据《Merck Index》毒理学资料,艾菊酮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800 mg/kg(口服),属于低毒物质,但高浓度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艾菊酮"是一个化学术语,其核心信息如下:
1. 基本释义 法语翻译为"tanacétone"(),属于酮类有机化合物(cétone)。该词由"艾菊"(菊科植物名)与"酮"(有机官能团)组合而成,暗示其可能提取自艾菊属植物或具有类似结构特征。
2. 化学属性 作为酮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R_1-(C=O)-R_2$),这类物质常见于植物精油中,多具有特殊气味或生物活性。参考提到该词收录于专业词典(),说明属于专业领域术语。
3. 应用推测 结合植物化学常识,此类化合物可能应用于:
建议通过专业化学数据库(如SciFinder)查询"tanacétone"获取结构式、CAS编号等详细信息。显示该词在2003年已收录(),说明是较为成熟的化学名词。
百分比柱形图表巴克豪森效应层压的单圆片第四胎位多水高岭土弗路勒氏探子杆状蚴高汇率国籍选择权海绵动物尖塞边间歇精馏柱交互式模拟程序价钱静电疗法晶粒细化剂轮流探询滤质门扉密普遍性原则曲张静脉硬化法三方的信托收据三聚物生田霉素数量经济政策和计划输入为先的对开信用证嗖地挥动微奴卡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