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路抢劫英文解释翻译、挡路抢劫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highway robbery; hijack; hold-up; stick-up; waylay
分词翻译:
挡的英语翻译:
block; keep off; ward off
路的英语翻译:
road; route; distance; pathway; Rd.; region; way
【法】 route
抢劫的英语翻译:
dacoity; heist; hijack; pillage; plunder; rob of
【法】 despoliation; hijack; maraud; mug; pillage; plunder; plunderage
ransack; rapine; rifle; rip off; robbery; spoliate; spoliation
stick-up
专业解析
"挡路抢劫"是一个中文法律术语和犯罪行为描述,其核心含义是指行为人通过设置障碍或直接拦截的方式,在道路(或类似公共场所)上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从汉英词典角度并结合法律语境,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术语定义与英译
- 中文术语:挡路抢劫
- 标准英译:Highway Robbery
- 释义核心:
- 挡路:指在道路、通道等公共场所设置障碍物或直接以人身阻挡,使受害者无法通行或被迫停下。
- 抢劫: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结合义:在公共道路或类似场所,通过阻挡受害者的行进路线,施加暴力或胁迫,当场劫取其财物的犯罪行为。
二、字源与扩展释义
- “挡” (Dǎng):
- 意为阻挡、拦截、妨碍通行。在犯罪语境中,指犯罪人主动制造物理或人身障碍,迫使受害者停止前进或无法逃脱。
- “路” (Lù):
- 指道路、公路、街道等公共通行区域。这是此类犯罪的典型发生地点,强调其发生在开放的、供公众通行的场所。
- “抢劫” (Qiǎngjié):
- 法律术语,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核心要素是“当场使用强制力”和“当场取得财物”。
- 整体特征:
- 公开性:通常发生在公共道路或类似开放场所。
- 暴力/胁迫性:必然伴随对受害人的身体强制或精神强制(如持械威胁)。
- 当场性:暴力/胁迫的实施与财物的夺取发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
- 目的性: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
三、法律定性(参考中国刑法)
“挡路抢劫”是抢劫罪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
- 挡路行为本身即构成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的具体手段之一。
- 因其发生在公共道路,可能对公共秩序造成更严重的破坏,社会危害性较大。
- 若在挡路抢劫过程中造成受害人重伤、死亡,或具备其他法定加重情节(如持枪抢劫、抢劫金融机构、数额巨大等),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四、权威参考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典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法律法规数据库 (可查询权威法律文本)。
- 《元照英美法词典》:对“Highway Robbery”有详细法律释义,指在公路或公共场所抢劫旅行者的罪行,强调其公开暴力性。
- 《牛津法律词典》:定义“Highway Robbery”为在公路或公共道路上抢劫过路人的犯罪,是普通法中的重罪。
- 《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对“挡路”、“抢劫”等基础词汇的语义解释。
- 中国法律专业教材:如《刑法学》教材(如高铭暄、马克昌主编版本)在“侵犯财产罪”章节对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手段行为(包括拦截、阻挡)有详尽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挡路抢劫”正确的表述应为“拦路抢劫”,属于法律术语,指在公共道路或其他公共场所对行人或车辆实施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夺取财物的犯罪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法律定义
-
核心要素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道路等公共场所对他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当场劫取财物。这种行为同时侵犯公民的财产权与人身安全。
-
行为特征
- 场所:包括公路、街道等公共区域或偏僻小路。
- 手段:暴力(如殴打)、胁迫(如持械威胁)或其他使被害人无法反抗的方式。
二、延伸说明
-
法律后果
根据《刑法》第263条,拦路抢劫属于抢劫罪范畴,量刑起点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严重情形(如致人重伤、死亡)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
-
成语用法
作为汉语成语,“拦路抢劫”也比喻强行阻碍他人并夺取利益,带有贬义色彩。例如:“这伙人拦路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
三、补充说明
- 与普通抢劫的区别:强调犯罪地点为公共场所,且常针对随机目标。
- 社会危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引发公众恐慌,破坏社会秩序。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款,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西托芬霸权主义备查标头值参考计数吹扫东张西望多任务操作复合泵复原赔偿高度酒告退跟踪检验程序公式的欢闹的剪力弹性系数劳动密集的工业联欢临界通路算法硫胺焦磷酸轮齿描述符琼脂胶筛突神经增殖过度睡鼠四向分散酸提取退火敞炉外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