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爱迪生效应英文解释翻译、爱迪生效应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电】 Edison effect

分词翻译:

爱迪生的英语翻译:

Edison

效应的英语翻译:

effect
【医】 effect

专业解析

爱迪生效应(Edison Effect)是1883年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在改进碳丝电灯泡时发现的物理现象,指电流在真空环境中从加热的金属灯丝(阴极)向冷金属板(阳极)单向流动的特性。该效应首次揭示了热电子发射现象,即受热物质会释放带电粒子,为后续电子管和现代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从物理学角度,爱迪生效应的核心机制可表述为:当金属导体温度达到约800℃时,其表面电子获得足够动能克服功函数束缚,形成空间电荷区。这一过程符合理查德森-杜什曼方程的热电子发射规律: $$ J = A T e^{-W/(kT)} $$ 其中J为电流密度,T为绝对温度,W为材料功函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该效应在工程领域的里程碑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引导弗莱明于1904年发明首个真空二极管
  2. 推动德福雷斯特1906年开发三极管放大器
  3. 构成量子力学建立前最重要的电流控制理论体系

权威文献显示,爱迪生效应不仅是电子学的起点(IEEE里程碑认证项目编号27),其揭示的载流子运动规律更为后续固体物理研究提供了关键启示(《物理评论》1923年刊文)。现代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管等设备仍应用该原理实现电子束调控。

网络扩展解释

爱迪生效应是1883年由托马斯·爱迪生在改进碳丝电灯时意外发现的一种热电子发射现象。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发现背景

爱迪生为提高电灯寿命,在真空灯泡内引入铜线作为额外电极(阳极),试图阻止碳丝蒸发。虽然实验未达预期,但他观察到碳丝加热后,铜线竟有微弱电流通过。这一现象被他命名为“爱迪生效应”,并申请了专利,但未深入研究。

2.现象与原理

3.科学意义

爱迪生效应虽未被发明者重视,却为后续电子技术奠定基础。例如:

4.现代应用延伸

该效应原理至今应用于X射线管阴极设计、真空电子器件等领域。

总结来看,爱迪生效应揭示了真空中热电子发射的物理机制,成为电子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发现过程也体现了科学探索中偶然性的价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产生卵磷脂的代序电距冬绿树法定果实即利息地租等干式法膏底物肱骨滋养动脉骨成形性切断术桧木油还原试验货币价值的恢复价格机制甲基赖氨酸接受遗产机械试验旷野类属系统软件流体动力薄膜平均记录长度取得商标权砂心胶瞬间放射平衡竖式炉统计计算机透水性秃发的微代码指令魏兰德氏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