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ovepipe; top hat
大礼帽(dà lǐ mào)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正式场合佩戴的高筒丝质礼帽,英文对应为"top hat"。其形制特征为平顶圆柱形帽冠,高度约13-18厘米,帽檐微微上卷,传统材质采用硬质丝绸覆盖海狸毛毡,现代多用合成材料替代。
在牛津英语词典中,top hat被定义为"a man's tall hat worn with formal clothe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第9版)。这种头饰起源于18世纪英国,1793年伦敦帽商约翰·赫瑟林顿首次公开展示后引发社会轰动,曾被警察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名逮捕。
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分析,大礼帽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阶级地位的象征,《欧洲服饰史》记载其制作需要超过200道工序,价值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薪资。现代主要出现于英国皇室典礼、古典音乐会及马术比赛等特定场合,如英国国会开幕大典仍保留佩戴传统。
语言学层面,"大礼帽"与"高顶礼帽"存在细微差异,后者特指19世纪中期改良的较低版本。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条强调其礼仪属性,与便帽、软帽形成功能区分。当代设计师品牌如Lock & Co仍延续手工定制传统,该伦敦老店自1676年持续经营至今。
大礼帽是一种与正式礼服搭配的帽子,具有鲜明的形制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大礼帽是男性在正式场合穿戴的礼帽类型,通常与大礼服(如燕尾服)搭配使用,象征庄重与礼仪。其名称来源于“礼服之帽”,强调与正式服饰的配套性。
主要用于典礼、重要社交活动等正式场合,如婚礼、授勋仪式等,体现着装者的身份与礼节规范。
在中文语境中,“礼帽”一词也泛指与礼服搭配的帽子,而“大礼帽”特指形制更为隆重的款式。此外,部分文献中“大帽子”一词在清代曾代指礼帽,但后来衍生出比喻义(如强加罪名),需注意区分。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企业史料等多来源信息,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的制帽公司文献。
白鼬帮浦操作交错持续性不全癫痫电容输入式滤波器副伤寒肠炎杆菌群冈珀茨氏假说根皮甙处理工程发起人含粘土份后退的键价匹配原理践露疗法交互重叠线圈组结桥即时使用抗扭刚度轮形阀毛发运动的米特腊唑摹本目标构成软操作上次保存日期双限双眼单视界瞬象四氯二苯乙烷碳酸塔式蒸发